| 雷峰网
0
历史上,能够得到客户为一款ToB创新产品公开代言的现象,其实并不多见。飞书这一次,十分自信地将舞台的大半个时间都交给了客户来发声。
因为飞书相信,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ToB产品是应该有情感共鸣的。那么,飞书的“好用”应该让客户来发声。
11月17日,飞书5.0企业管理平台发布会上,这批已经深度应用飞书的的企业,包括万达、得到、文和友、旭辉集团、超级猩猩等企业家代表分享了他们对于数字化创新应用的认知和感受。
飞书如何“好用”?
先讲两个新故事
将沉睡的知识变废为宝
对于互联网、教育、金融等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讲,企业存储了大量以文档形式承载的数据资产,如教研文案、产品文档、运营资料等,是企业实现员工培训、品牌传播、业务创新等商业目标的基础。
如果放在过去,如何调用企业这部分沉淀的文档,免于沦落为“沉睡”知识,一直以来都收效甚微。
据观察,截止今年统计,得到App已经构建有18万字的知识规模。
尽管得到App本身就是一家做知识管理的企业,对如何萃取知识、管理知识有丰富经验,但团队一直以来却在如何用工具管理知识层面犯了难。
过去,团队在微文档、石墨、腾讯文档、confluence等多款应用间来回切换,企业内部长期缺乏系统性知识总结和沉淀。如何构建知识库、搜索知识、使用和持续生产知识方面,有思考但奈何没有实现的途径。
在得到与飞书的共创中,得到提出了以“知识萃取”积累知识资产,开始在飞书建立自己的知识库,通过飞书完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沉淀、知识搜索、知识找人。
得到CEO脱不花说,“我们将这个知识体系全部接入到飞书知识库,只要在这个系统汇总工作,你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容搜索出来。”
一个直观改变是:基于飞书构建知识库后,员工查找知识的平均时间减少了50%,新人学习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倍。而这种改变正悄然影响到得到其他业务环节中的效率提升。
打造组织管理的肌肉记忆
超级猩猩不是最早使用飞书的客户,一次偶然的机会,团队在2020年发布会上接触到飞书,竟然成功被“安利”。尽管团队此前曾深度应用其他工具,但很多看似很小的事情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过去的一年多,飞书在超级猩猩的应用深度越来越强,团队完整经历了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爱用的心路历程。
举个例子。与其他很多新兴的健身品牌如Keep、乐刻等相似,超级猩猩也是近些年因新健身场景而出现的互联网健身领域独角兽。例如,仅仅在场地筛选、开店以及日常管理这件事上,超级猩猩就已经实现了业务的在线化、数据化管控。
但正因如此,超级猩猩面临着业务和人员规模增长中出现的多重压力:业务链条集互联网、装修、零售、健身为一体,跨城市、跨公司、跨部门,如何统一管理?当门店从一个城市2、3家店,到8个城市200+门店,团队从几十人到近2000人,如何高效协同?
如今,我们能够看到,飞书的上线使得超级猩猩在与外部项目团队进行日常沟通协作时,能够通过群组的在线,文档管理的计划、待办等全流程,以及会议+妙记快速拉起会议,从而串联起组织内外的高效协同。
超级猩猩联合创始人刻奇评价,“飞书的底层逻辑在于工具本身的‘杠杆效应’。在此之前,企业很多规范制度的推动通过行政手段最终只能浮于表面。飞书提供了一套完善的咨询服务,落地到整个实践过程中,而不是纸上谈兵。”
原来,客户的选择,不只因为是某个功能,而是这个功能背后所代表着工作方式的思考。
“新物种”应有所期待
实际上,从得到、超级猩猩的落地案例中,我们能够看到,客户对创新应用的理解不再是组织实现数字化这一动作而已,而是在组织数字化之后,能够迎合他们本身业务的个性化诉求,背后更深层次的其实是对组织个体的多元化协同效率、体验,以及创造性是有所期待的。
引述钛媒体曾对蔚来汽车选择飞书时的一段描述:
“它不属于传统工业组织,也不属于纯粹的互联网组织,它是由四种不同业态组成的‘混合组织’。这里的员工有着多元化背景:有的来自传统汽车行业,有的来自互联网行业,有的做软件系统,有的做销售/服务,有的还要进行前沿技术创新。不同背景的员工的加入,促使造车新势力的组织管理方式必须从赋能型与工业型组织,向系统型与共创型组织迭代。”
实际上,造车新势力只是当前新兴业态涌现出的其中一类“新物种”。
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包括互联网、先进制造、云计算、IoT等领域,它们的业务近乎颠覆式创新、关注员工个体性差异,同时对具备一定的IT应用经验,对高ROI的应用尝鲜存在极大兴趣,不存在太多像传统企业所面临的遗留资产的问题,可以说敢于数字化创新。
正如飞书CEO谢欣所言,“什么才是真的先进团队?他们追求创新,而非固守成规;他们重视协作,而非单打独斗;他们激发团队,而非个人权威。先进团队不只是互联网公司,与行业无关,与大小无关。”
那么,先进企业需要什么?
结合飞书的服务经验,我们发现:选择飞书的企业会有以下几点数字化特征和诉求:
一是业务处于互联网规模化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实现组织变革,组织效率成为突破业务瓶颈的关键保障。
二是对采用原生类新技术有非常强的内驱力,会不惜牺牲短期成本以提升自身对IT治理的可控性和敏捷性。企业自身IT能力比较强,会存在自研+借助第三方工具的方式进行改造。
三是企业不仅希望在组织内应用新技术、上线新系统,同样还会在作业模式、生产方式等方面有强烈诉求。
四是企业积极拥抱数字化手段,其关注点却千奇百怪。可能在互联网企业眼中,飞书是适用于创意型、内容型的团队协作,在传统企业眼中,飞书也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行业基层员工流动大、一线员工基础素质差,需要知识的传承、教育和沉淀。那么,工具是共通的,关键是企业的数字化程度会决定了怎样使用它。
可以看到,数字化的尝试,往往是具有风险和冲击性的,对于这类企业客户而言,很多互联网创新也是头一次。敢于创新是先进企业的代名词,他们也期待有所作为。
情感共鸣不是务虚
据最新飞书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飞书服务的客户数在行业和规模层面都有极大的增长。
一位接近飞书的资深从业者向雷锋网指出,“飞书能够做到几乎将每个客户都当成大客户一样,提供贴身优质服务。这也为飞书指引了很多产品可改进的方向。”
例如,此前飞书与理想汽车、安克创新等企业共同打造了多个最佳实践,如承诺型OKR等。同时,这些企业客户在选择飞书后,也一起成为了飞书的“产品经理”。
飞书CEO谢欣说,“过去只是字节跳动自己的实践。而现在,通过越来越多的共创,先进团队的思想,已经融入了飞书。”
这种势头也得以让飞书撬动了很多深度使用钉钉等办公应用的企业客户。尽管2020年的疫情在线化的推动给了飞书极大增长动力,但飞书本身也在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客户市场。
这种产品和技术侧的同步极致是显而易见的。
据雷锋网了解,就连字节跳动自己的员工也会不时夸赞自家产品飞书“是真得好用”,这种现象其实在很多ToB产品包括互联网大厂推出的在线化应用都是极为罕见的。
目前,正式商业化不过两年,飞书就已经深度围绕企业组织协同层面,构建出了包括OKR、飞阅会、妙记、多维表格、个人说明书等产品矩阵,并且持续在会议室、审批、电子签/合同等模块上进行强化。
个人说明书,是此次飞书全新发布的功能之一。这是一个挂在个人签名档上的文档链接,俨然一张知识卡片,在提升沟通效率的同时,或许也可以作为知识传播等场景中的服务助手。
在另一个维度——核心人事层面,飞书已经在通过提供招聘、报销等相对标准化产品,进一步提升组织的数字化应用深度。
刘润商学院提到:在发现真正需求的赛场上,赢家不一定是先行者,而是第一个基于产品功能创造出情感共鸣的人。
而企业服务的思路其实已经发生改变:从将大量精力投入在解决方案上,到研究用户真正需要什么;从单纯投广告靠渠道模式,到做口碑影响用户心智;从满足老板管理的“爽感”,到在打造趁手的协作工具与高效的管理工具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点。
飞书总裁张楠还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愉悦是飞书重要的产品设计原则,愉悦也是一种生产力,员工在工作中获取更多快乐时,也将创造更多价值。
这也不难说明:飞书正式对外商用前,积累的大量字节跳动员工的实践,很多客户乃至同行对其实践和理念是有极大兴致的。“这种不是为了一开始满足客户需求,而是满足自用的方式”,让万达文化集团总裁曾茂军也极受鼓舞。
雷锋网曾表达过:飞书是一款非常强调工程师文化的工具,因而在培养用户行为方面,也有意对外输出自身的企业文化理念。
“先进企业,先用飞书。”这也意味着:飞书在理念上的match将更容易打动这类企业客户。
其实很多先进企业并不缺乏对于数字化的基本认知,但企业实践的反面案例并不在少数。
某云大厂技术负责人告诉雷锋网,“也有客户,其技术部门已经决定了的事情,可能经历了一年还无法说服业务迁移到新的技术平台上。一般这类企业都有很明确的IT规划和战略,只是说在实现这个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说服业务部门,这个过程会显得比较漫长。”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在已经落地的行业/领域层面,飞书已经在新能源、新消费、新零售、地产、制造、信息技术等行业打入了一些“钉子”,这是必要的。而如何以点带面,形成在行业上的规模效应,营造情感共鸣、共创产品化,已是飞书探索出来的优势经验。
当然,伴随企业客户的发展,想要跟上客户业务的发展节奏,此时就特别考验如今整合后的飞书BU,对产品和技术的持续把控了。
(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