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我们提出这项服务不是为了给医生揽财,而是为了将线上线下的医疗资源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全新的医疗服务。
是的,烦透了!只要一推出新产品就被人叫做“XXX 第二”。又或者你从一家知名企业出来自己创业,跨行到 Y 领域做了一个新产品,结果还要顶着前东家的头衔被叫成“Y 行业的 XXX”。前 Uber 员工就遇到了这事儿。他正在开发一项跟医生需求有关的服务,但因为他之前是在 Uber 做开发,所以所有人自然而然给他的新产品扣上了“医疗服务版 Uber”的帽子,顺道还讥讽下这又会是一项富人专属服务。
但我不这么想,个人认为的的确确需要一款医疗版 Uber 来为我们提供具体的医疗信息。但是要分清的是,Uber 和医疗服务本身是不一样的。
租一个医生来看病
在提高医疗服务这方面,我和奇点大学 Daniel Kraft 的观点是一致的。上周二晚上,他在 RXUX 大会上发表演讲,表示医疗服务需要 Uber 化,并且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他解释说是医疗服务本身需要 Uber 化,不是就这么直接捣腾出一款医疗版 Uber。前者是做出医疗类 Uber 产品的先决条件。
表面上看,Uber 就是家解决交通需求供给的公司。你按下叫车键预约车辆并付款,Uber 通知司机到你的位置来接人。Uber 公司提供各种技术满足乘车人和司机的需求。然而 Uber 的使用离不开其他各方面的基础科技:智能机的普及、便捷的移动网络、全国各地的定位信息、Google 或 Foursquare 的地图服务、Braintree 提供的支付服务。所有功能加起来才有了现在估值 180 亿美元的 Uber。
Google、Foursquare 及 Braintree 开发出这些技术并开放以上所有服务的应用程序接口时,谁也预料不到会有这么一个打车软件出现。这是 Kraft 观点之一“Uber 完全是从这些开源技术做起来的。”
现在的医院大厅里,你能瞧见几乎人手一台 iPad,再加上便捷的 Wi-Fi,使过去只能在《星际迷航》这类科幻小说里才能出现的场景:“使用掌上传感、探测信息、上传数据”即将成为现实。由于我对健身应用的狂热(或许还有治愈可能),现在我有一系列自己的身体数据,比如这些年我吃过的东西、完成过的训练。而医疗保险公司有我每次看病的记录和其他医疗开销账单。但是现在这些数据还没有彼此串联。
互联网巨头们帮不上忙
苹果是指望不上了。为什么?苹果因为最近公开了 HealthKit 组件,激起了一大批人对健康管理的兴趣。但事实上,HealthKit 还只在初级开发阶段,功能一团糟。苹果垄断导致其各项医疗数据不完整,只能使用 iPhone 向苹果云端同步系统数据,不接受除 iPhone 外的其他移动设备上传数据,也不接收其他现代医疗终端的服务和数据。
因为 Google 在网页端及应用接口方面经验丰富,所以 Google 的 Google Fit 应该会比苹果 HealthKit 好那么一点。传言 Google Fit 将可以统计个人健康数据,但从现在报道来看它核心功能应该还是集中在一般健身运动上面,像跟踪步速、记录每日练习。
可以确定的是,想让 Google 专门组建一个部门来提供健康医疗服务几乎不可能。他们现在的事儿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多余的心思去考虑消费者的医疗问题。
相反,我更看好像 MyFitnessPal 和 Jawbone 之类的公司。他们比起大公司更乐于分享健康数据,更关心他们用户的健康。这些小公司反而最有可能成为医疗用户上传健康数据的中央枢纽。当他们集成 WebMD 的健康信息数据库和 ZocDoc 的医生预约功能,一旦彼此产生竞争,医疗领域的 Uber 就有可能出现了。
还能从 Uber 学到什么
Uber 还有我们能够借鉴的地方。想想 Uber 成长的脚步,一开始它只提供豪华轿车租车服务,而现在 Uber 上能预定到的私家车价格能比出租车还便宜。我们现在在医疗服务上花了太多的钱,而成果熹微。现在要做的就是减少开支,大范围提高医疗数据整合,提倡医疗数据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学习下 Uber 对现有制度的抗争精神。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或其他规定制定者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哪怕是一开始支持过 HIPAA(美国医疗电子交换法案)的人,只要仔细了解过 HIPAA 的内容,就会发现这条本意保护病人隐私的法令已形同虚设。Dropbox 就不服从 HIPAA 条例,也没见哪个医生不用它。还有 23andMe,它一直在同 FDA 争辩,每个人都有分析自己基因的权利,都有权使用先进的医疗成果来获取自己乃至家族的全部基因信息。
我不知道除了下决心处理掉这堆乱七八糟的法令,还有别的问题解决方法没。这样做可以设定新方案来保护病人的权益,来促使医生真真正正对病人负责。或许推倒重建这段时间里医疗服务会有些混乱,但是不会比现在更糟心。
VIA Tech2IPO
本文作者简介:Owen Thomas 专攻网络文章,同时管理着一批优秀的网络编辑团队。加入 readwrite 之前,Owen 是各大商业杂志的主编及媒体编辑团队负责人。是他将 Valleywag 变成了硅谷最出名的科技博客。本文发表在 readwrite。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