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新基建”的概念首次被提出。与“老基建”不同的是,新基建带火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有着更高的建设维度:在领域上,“新基建”多为数字型基础设施;在理念上,“新基建”重在发力科技端。
进入2020年,“新基建”的建设步伐开始加快。此前,北京、福建、河南、云南、广东、江苏等多地已经发布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清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关于“新基建”的投资计划规模合计已超40万亿元。
作为中国经济重要支柱的民营企业,如平安、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都在“新基建”中提前卡位布局。
在今年“两会”,新基建又一次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深刻说明这一概念背后宏阔的想象空间。作为“金融+科技”、“金融+生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平安在金融、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革新、升级思路,也与国家的“新基建”理念不谋而合。
金融之于“新基建”和中国经济,好比血液系统之于人体。普惠金融体系也如毛细血管一般,更深入地触达到各行各业。
在这次疫情的冲击下,“供血”最受影响的,当属小微企业金融。
尽管政府一直在资金端强推各种缓解中小微融资困境的措施,全国中小微资金需求缺口却高达20万亿左右,信息不对称的鸿沟横亘在资金端和需求端之间。
加上疫情的爆发导致全球商业活动锐减,不少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链被直接敲断。雷锋网了解到,截止3月2日,国内中小企业复工率仅达到45%; 3月4日公布的2月财新中国综合PMI录得27.5,大幅下降24.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
新伤、旧患夹击之下,该如何借力金融科技,更好地保护经济毛细血管,为“新基建”解决缺血之忧?
把综合金融服务和科技赋能刻在DNA里的金融壹账通,正是平安以数字化提质“新基建”,为这套血液系统增强“供氧”能力的关键输出点。
体系化打法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从各类落地案例不难看出,金融壹账通已经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形成了一套独家“拳法”:
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先技术为依托,以产品研发和落地能力为支撑,链接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出中小企业服务一体化平台、智能供应链金融平台等一系列帮扶中小企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其中最典型的合作之一,是2020年1月初正式上线的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该平台由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整合"政府数据+金融科技",为上千万中小企业提供智能化的融资产品,减轻融资负担。
目前,金融机构接入数量已超过300家,上线融资产品突破800个,累计申请贷款突破145亿元。已接入来自30多个政府部门的200多项数据,全面采集广东省1100多万家企业信息,形成企业画像并进行风险评级。
这也正是数字政府和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意味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世界性难题,从此有了“广东模式”。
此外,金融壹账通还通过搭建智能金融超市,连接广大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企业形成了画像系统并自动匹配最适合的贷款产品。
重塑供应链金融,现金流“不贫血”
对于那些处在链条长尾端的中小企业而言,完整高效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无疑是保证现金流“不贫血”的救命法宝。
金融壹账通联合福田汽车创建的福金All-Link平台,引入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新模式,核心企业和链属企业间的双方的应收账款信息都被记录在支付/融资“电子凭证”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就能穿透触达上下游多级供应商和经销商。中小企业靠这张“电子凭证”就能拿到贷款,及时补上资金缺口。
自2018年8月上线运营以来,该平台已放款数亿元。中小供应商资金成本降低了2%-5%,授信时间也从数周缩短到一天以内。金融机也节省了大量线下获客所需的时间和营销成本,信贷资金投放更精准。
前沿技术成为金融新基建加速器
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再一次对外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将区块链技术也纳入其中。事实上,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不亚于一次“核裂变”。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点,对金融风险防控意义非凡。
不过,区块链在金融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处于爆发期之前。而金融壹账通率先布局,早已展开落地,前文所述的广东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和福金All-Link平台均是其区块链应用的成果。
除此以外,金融壹账通以区块链技术能力建设数字政府,带动“新基建”在政府公共平台的落地,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由金融壹账通提供技术支持的天津口岸区块链验证试点项目,在2019年4月就已上线试运行。这也是首次在全国实现了区块链技术与跨境贸易中的交易、金融、物流、监管等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初步建立了区块链跨境贸易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从2019年8月1日项目顺利通过海关总署评估后,区块链网络的活跃度显著提升,企业批量上链,目前已上链及已明确上链意向的企业已经超过200家,上链票数也于2019年底突破了70万笔。
今年4月初,壹账通与数字广西集团共同组建的东盟金融数字一体化平台正式成立,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资金、物流、信息流,打造端到端的跨境贸易、金融和企业服务平台。平台打通了服务流程中的诸多“堵”点,如通过电子凭证、智慧合约等,使跨境贸易中的身份认证、交易验证等环节实现全在线处理。
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也意外深化了行业打造“无接触”银行的共识,加快金融科技应用的步伐。疫情期间,金融壹账通Gamma打造加载了智能双录、问答、核身等无接触银行解决方案,帮助银行全在线抗疫。
以信贷流程线上化和智能化为例,这一解决方案可让银行通过语音识别、OCR等技术代替以往人工操作,客户仅需从手机端填发起产品购买请求,就可以在线上完成产品咨询服务、在线面审、材料搜集、合同签约等。
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雷锋网了解到,早在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此后,新加坡2006年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2006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开展了以交通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实践;日本在2009年推出“I-Japan智慧日本战略2015”。
而在国内,上海、南京等城市在2011年就有了相关规划。但各地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瓶颈。
比如,将“智慧城市”看作简单的电子政务或数据整合;各自为政,缺乏整体规划;脱离实际,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参与实施的企业不具备足够的风险管理和管控技术,造成诸多风险隐患等。
因此,新基建概念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单点击破,而是以数字技术为底座,由点及面、长期性的全行业多点突破。
维也纳理工大学区域科学中心,在2009年曾提出了体现城市智慧的六个维度:增长的经济、便捷的移动、舒适的环境、智慧的民众、安全的生活、公正的治理。
在过去的十余年里,平安智慧城市围绕“医行住学安、养保法政财”等城市治理需求进行深耕,搭建了“1+N+1”智慧城市体系,并在多省市取得明显成效,而其中的一些产品,本身定位就与新基建有着较高的契合度。
车联网:智慧交通的新基建
例如,在“便捷的移动”方面。平安作为传统头部车辆保险企业和智慧交通建设参与者,有着丰富的车主、客户资源,平安好车主APP注册用户突破1亿;同时公司跟全国95%以上主机厂紧密合作,合作超20万家4S店、修理厂、美容店;公司具有多样的投融资能力。
经过内部的讨论与调研,平安智慧交通部门确定了平安车联网的战略布局,将做车联网生态中面向G、B、C端用户的综合服务运营商。围绕“端-管-边-云”生态,平安将打造“车联网云控平台、综合服务运营平台”,为政府、企业和汽车用户提供基础数据和公共服务。
为此,平安智慧交通事业部联合销售和产品部门,快速组建了“车联网突击队”;与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无锡车联网运营服务和产业集聚发展、智慧交通治理及服务提升。
城市数字码:智慧生活的新基建
在“安全的生活”方面,平安智慧生活打造了城市服务智能平台、BCID城市数字码中台、城市服务智库AskBob技术中台,实现80%标准平台和组件复制的规模效应,为项目交付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降低政府技术投入门槛,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
“健康码”是这次智慧城市乃至疫情期间一个亮眼的“数字基础设施”。5月18日,腾讯微信、腾讯社会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一份报告,提出了一个“码上经济”的概念:
码上经济是以二维码为载体,创造经济新价值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在疫情期间,成为政府治理、企业运营、社会服务、个人生活的重要支撑。
其实,早在疫情之前,平安智慧生活就推出了BCID城市数字码中台,建立城市公民与企业法人的数字身份认证,为数字身份码场景提供统一平台。在个人端实现医学住行、生老病养"一码通城",在企业侧实现一企一档一码,一键授权亮码办事。
目前,BCID已经在深圳"i深圳"APP进行赋能,支持29类电子证照数据上链,线下授权用证办事、线上授权他人查证(如疫情期间,上线租房易,助力零接触租房)。
AskBob:智慧医疗的新基建
为了给民众“安全的生活”,平安智慧医疗部门打造了AskBob卫健、AskBob医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四大应用,以医疗科技为核心,平安云为载体,提供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矩阵。
截至目前,平安智慧医疗覆盖1.4万家医疗机构,辅助诊疗工具AskBob全年累计调用量达1100万次,惠及26万名医生。
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表示,“平安为15个省市的卫健委提供了疫情预测、监控、防控措施,每天有超过100万市民使用平安服务,超30多万医生使用平安AI辅助诊断。”
作为卫健委等政府部门的监管AI助手——AskBob卫健,在医疗大数据应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区域互联网医院平台等方面,搭建了坚实的医疗数字化底座:在疾病预测上,平安智慧医疗与重庆市疾控中心合作的流感与手足口预测模型,上线期间的实测准确率超过90%;此新冠疫情中,也为全国20余省市提供智能疾病预测服务,同时在新华网客户端上线平安全球疫情趋势预警,整体精准率达到99%。
可以想象,在疾病防控趋于常态化和精准化的今天,平安可以提供底层的服务和数据支撑,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平台,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帮助地方政府部门优化各类便民惠民、医疗业务管理等应用,从而进一步丰富“智慧城市”的内涵。
据雷锋网了解,2019年12月初,“ 2019智慧中国年会”发布了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结果。其中,深圳以77.4 分排名全国第一。而这一成绩,离不开平安这样的企业帮手。
而这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非一日之功,政府的顶层设计能力,以及科技公司 “集团军”的作战能力,两者相结合,才是智慧城市建设乃至“新基建”的正确思路。
正如上文所说,新基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除了平安“新基建”的两大集团军:金融壹账通和智慧城市,平安集团的其他部门也在协同产业进行智慧化升级。
利用平安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平安产险的智慧农业构建了灾害和风险管理平台,应用遥感技术、气象灾害技术、无人机和物联网技术,结合AI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大范围作物识别、灾害预警、监测和定损,降低灾害损失的同时确保精准真实赔付。
平安好医生是国内覆盖率第一的移动医疗应用。截至2019年12月末,平安好医生注册用户数达3.15亿,期末月活跃用户数达6690万。在抗疫期间,率先打通湖北省医保支付,成为了全球首个连接医保在线支付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平安医保科技,则是为“两保三医”全方位赋能。自2016年成立起,平安医保科技聚焦医改重点领域,赋能各层级医保局提升信息化治理水平。截至2019年11月,平安医保科技已为国内200多个城市提供“智慧医保”精细化管理解决方案,其中形成了山东省、厦门、深圳等省市的“医疗服务智能监管平台”的落地案例。
往更高层面来看,平安医保科技还中标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宏观决策大数据应用子系统、运行监测子系统的建设工程采购项目。这次疫情过后,平安医保科技旗下的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还积极构建其第三方医学机构的新生态,助力公卫力量升级。
充分挖掘C/B/G端的潜在市场,以“大动作”、“大手笔”系统地推进项目落地。这样的部门,在平安内部还有很多。而能够做到“召必战、战必胜”,离不开日复一日的投入与磨练。
一直以来,平安都极为重视“科技”。早在十年前,平安就已经开启了“金融+科技”的战略,种下了种子,打造了4家独角兽。2013年,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就曾提到,平安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现代高科技企业,要用高科技企业的思维来改造平安。
基础研发、应用科技、打造生态圈,这些成了平安打造“新基建”的新动能。
相比于“老基建”的主要内容:高铁、高速、桥梁、水利、城镇化,科技公司在这次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基建浪潮中,有了更多参与的空间。
而对于一家以金融为舟、以科技为桨的巨头来说,平安在新基建的浪潮中将把握更大的主动权,释放出更大的发展潜能。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