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雷锋网消息,近日,病理AI企业江丰生物宣布完成B轮融资,由英特尔资本领投,新干线投资和银杏谷资本跟投,规模达近亿元人民币。
江丰生物成立于2011年,技术产品覆盖了病理前处理设备、数字病理信息系统、数字病理数据中心和病理人工智能。
英特尔资本在医疗AI投资布局由来已久,此前已经涉及于眼科和影像领域,投资江丰生物,则补全了医疗AI布局的病理部分。英特尔资本表示,选择江丰生物,重要原因就是其“数字病理成果”——数字病理扫描设备和病理科信息化系统,一方面抓住了数据的入口、一方面抓住了用户的入口。这也符合英特尔此前的数据中心战略。
雷锋网采访到江丰生物常务副总经理谢菊元,沟通了江丰生物的融资逻辑、行业竞争等相关问题。
双方的战略合作并非是一蹴而就。早在2018年,双方就已经开始接触。
当时,由于医疗AI市场不断增热,英特尔芯片领域市场面临竞争压力,因为多数医疗AI企业的服务器计算核心都是GPU。
作为CPU领域的“带头大哥”,英特尔提出基于Intel OpenVINO算法优化的“CPU”人工智能全栈解决方案,力求推动CPU芯片在人工智能运算领域的发展。
扩大市场占有率最重要的就是获得AI企业的认可,基于这个想法,英特尔找到正在研发医疗AI产品的江丰生物,提出在数字病理设备上部署英特尔AI全栈解决方案,进行设备端的边缘计算。
当时,江丰生物也在考虑传统设备和AI技术的结合问题。
江丰生物表示:“我们想的是GPU也好、CPU也罢,最终目标都是实现AI技术的落地,两者应该均可以实现,而且英特尔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也许还能给研发带来更多的技术支持,于是欣然答应下来。”
2018年,双方共同合作成立了病理人工智能实验室。
最开始,双方的合作仅限于技术层面交流,一方提供设备和数据、一方提供算法和处理器。后来英特尔逐渐发现,两者的技术理念非常契合,遂在英特尔内部向投资部门做了推荐。2018年底,英特尔投资部门和江丰生物有了正式的接触。
当然,同时进入英特尔战略合作名单的病理AI企业也并非就其一家。
英特尔最后选择了江丰生物,主要的原因是其产品落地的优势——数千家医疗机构在使用江丰生物硬件设备。他表示:“相比其他病理AI企业,我们的商业化落地会更容易,直接在硬件的基础上进行软硬结合推广就可以。”
虽然英特尔资本有投资意愿,但是双方并没有很早就完成战略融资合作。而双方达成此次融资的出发点,也是基于双方共同的病理人工智能实验室。
2019年,经过双方长达一年的研发合作,在实验室的助力下,江丰生物研发出宫颈癌细胞筛查系统、结核分枝杆菌辅助筛查系统两款病理人工智能识别产品,并在当年拿到了NMPA注册证。
2020年是两款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关键一年。因此,“现金流充足”的江丰生物也启动了融资计划,获取新一轮的外部资金。
“两款病理AI产品都已经拿到注册认证,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产品的上市推广,这是2020年的既定计划。这件事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融资)不仅是我们,也是双方共同的决定。”
向三个领域输血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令创业公司的融资环境雪上加霜,投资机构的工作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在特殊时期和资本市场遇冷的情况下,获得融资的江丰生物在未来一年的市场动作将更有底气。
这些资金将用于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加快AI产品的落地速度。江丰生物的医疗AI产品的第一个落地场景就是筛查和第三方检验机构,两者都有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能的迫切需求。
从筛查场景来看,江丰生物研发的宫颈癌细胞筛查本身就属于国家两癌筛查项目,每年需要宫颈癌的普查人口接近上亿人。
过去,依靠于传统人工阅片,一名医生一天最多只能审阅100张左右玻片,需要极大的人力和财政消耗。而这些筛查场景最大的特点在于,重复性工作较多。
因此,通过AI对病理样本进行预筛选、直接提取出疑似的病理玻片,将极大提高阅片效率。根据临床实验数据显示,结合人工智能平台之后,可以节省大部分的医生人力,并且提高诊断的一致性。
第二部分是帮助江丰生物在业务和团队层面的进一步转型。江丰在设备层端的长久积累,已经建立了广大的用户池,其中既有第三方检验机构,也有知名三甲医院。
未来,江丰生物将会对这些市场进一步下探。依靠设备优势,我们积累了广大的用户基础,而用户的病理检验工作中,不仅只需要设备。在取材、制片等一成套流程中还需要大量的耗材和产品,这些将是江丰生物未来病理科传统业务的重要发力点。
而团队层面,主要是在强化江丰生物的营销能力。江丰生物的创始团队普遍是IT背景,直到今天,研发人员依然超过公司员工半数。虽然这代表更强的研发实力,甚至帮助公司获得英特尔的青睐,但是,也意味公司在成本效益层面,“出血”要比“输血”更多。
在采访中,他也认可了这一现状。“公司在产品研发上投入非常大,虽然营业额可观,但是净利润却有点少。而且医疗行业具有很大的销售特殊性,将病理AI这样的新产品推向市场,需要具有更强的销售基因,在这方面我们会进行补课。”
融资的最后一部分,将是推广一款全新的产品“病理信息管理系统 K-PIMS”。随着病理科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在解决传统玻片数字化扫描等问题之后,进一步的设备互联、信息化管理将是病理设备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江丰生物这个产品的定位是将病理科工作流程中,所有的需要信息化的设备连接起来,基本方案在去年就已经勾勒完成,2020年将会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
当然,无论是病理AI的商业化,还是信息化产品,都要面临一个行业的问题:病理科信息化建设不足。
长期以来,病理科一直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短板,许多医院甚至还在使用物理玻片的方式进行收集和存储,整个流程并没有实现数字化。基于这种背景,病理科的人工智能推广也只能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
一种是对传统设备的中间环节赋能,例如腾讯此前发布的智能显微镜,在诊断中加入AI识别,做部分场景优化,玻片依然是物理形式,最后储蓄在玻片柜中,除了在诊断环节进行辅助以外,无法做到数据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而另外一种方法则更加彻底,直接对病理数据的源头进行数字化改革。例如,江丰生物的数字病理扫描系统,直接将采集的样本转化为数字形式,后续所有流程都实现信息化、线上化,其中也包括AI产品的诊断识别。
综合来看,江丰生物这次融资,主要原因就是服务于其病理AI的商业化战略,用户量和设备优势将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大的机遇和更深刻的想象空间”。
相比其他企业,江丰生物在新动作上可以更加自由,另外对于医院来说,江丰生物的病理AI和原有系统的整合成本也更低。未来无论是新产品推出速度、还是市场布局,江丰生物都会更加敏捷。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