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 | | 雷峰网
1
本文作者: 田苗 | 2016-11-14 19:27 | 专题: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 |
11月14日下午,微软亚洲研究院院友会在微软大厦成立。活动上,亮风台的首席科学家凌海滨介绍了关于AR的一些情况,他表示,传统的AR主要基于较为简单的平面跟踪,未来在技术层面上还需要实现非平面的跟踪。
亮风台首席科学家凌海滨
凌海滨回忆自己2001年离开研究院,现在已经有15年时间了。他在2012年成立了专注于AR技术的公司亮风台。今年,关于AR方面,最具有标志性的两件事是AR游戏Pokemon GO,和腾讯QQ的AR火炬传递。以往AR多数应用在 toB 领域,而这两件事让AR大规模地应用在 toC 领域。
QQ的AR火炬传递由他们提供技术支持,能实现2D平面的相机追踪,算法精确度很高,但局限于平面上。Pokemon Go用到了类似slam技术,但很弱,还有很多提高到的余地。同时,这两件事也说明了AR技术还有待提高,不过从市场层面看,AR一定程度上到了爆发点,“好的产品设计和内容,和相对弱的AR技术结合,可能也会非常成功”。
QQ火炬宣传图
在他看来,传统AR基于较简单的平面,像Hololens、Tango都是基于多模态联合会更精准。另外,传统AR上,很多语义没有接入,主要因为一是发展的惯性,其次是语义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视觉的发展,计算机视觉近年来发展也很快,可是AR的特点是集中在移动端。而移动端计算能力不够,如他们参与的QQ火炬传递,当时要求在iPhone 4上实现实时,所以语义理解上面还有待提高。
随后,他介绍到AR算法的基本原理。
先是通过摄像机拍到真实世界的视频后,加入传感器,如一些深度传感器。接着完整的AR系统要做两方面的理解,一是对环境的理解,二是作为闭环系统,要有交互理解,知道用户想干什么,才能去做交互。再有就是虚拟世界的3D模型,其实泛指就是内容部分,然后把模型根据理解在合适的地方放上去,也就是做渲染这块,合成视频,最后传到人的感知系统里面。这是AR的一个基本工作原理。
目前的AR项目,包括他们自己做的项目,大部分还是2D平面的识别和跟踪。跟踪平面很简单,但真实世界是3D的,如果对真实世界能有实时、精准的跟踪,就不需要对2D平面跟踪。
这也说明,AR技术公司需要努力的一些方向。从2D到3D的突破,他介绍到亮风台现在主要是做非平面物体的识别和跟踪,以及对真实环境实时的理解感知。他也介绍到,公司在slam技术上的一些进展。
发布会上的AR演示
不久前,他们在北京刚刚发布了新的AR眼镜HiAR Galsses,雷锋网在文中曾写到他们slam技术上的三个特性。首先,能在移动端如手机上实时运行;保证流畅,因为没有系统能保证在跟踪过程中不丢,如果丢了,可以快速重新定位,让用户感觉不到;多平面检测建模。
同时,在非平面物体识别跟踪方面,由于手机要考虑到速度,模型不能太大,他们现在采用了简化版的深度学习算法,能实现实时。最后,他解释到,以前用平面几何体来承载AR内容,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不仅是平面立体的东西,还有语义,比如我知道是人脸、脸上的眼角等等。现在他们人脸和手势上面有一定的进展。人脸方面,最新研发171个定位点,被应用到美图手机上。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