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滴滴上市之际,最被关心的还是盈利问题。
上市或许能解一时之渴,但如果没有稳定的盈利来源,滴滴恐怕无以为继。什么才是打破滴滴利润困局的那颗石头?
人们又再次想起了滴滴金融。
金融业务一向是互联网巨头们的流量变现利器,滴滴的金融版图也早已成形,手握八张金融牌照,足迹遍及支付、保险、证券、消金等多个业务版块。
但做得如何?说好听些,是低调布局;说难听些,是没有起色。招股书也并未单独列出金融业务收入和贡献情况,外界对滴滴金融又多了几分不看好。
回顾巨头们的金融帝国成长史,支付往往是基石,银行和保险等牌照保证“成色”,贷款唱“主角”,大体都是借以往积累的用户流量和交易数据,为金融提供支持。
事实上,单凭这些互联网巨头的庞大用户群和流量,无论进行何种形式、何种深度的金融业务,变现成绩都不会太差。
但如此体量的互联网巨头,必须保证自己的每一记出拳都是最有力、高质量的攻击。
美团靠着和城商行做联名信用卡,千万级别的发卡量终于让金融业务“出圈”;字节跳动倚靠抖音这个顶级流量池,做电商做支付做分期都备受关注。但再看滴滴金融?它在互联网巨头第二梯队里的处境,多少有些尴尬。
从2015年到现在,滴滴布局金融六年。先简单来看这六年间的大动作:
注:另有公开资料称,厦门全桔融资担保公司的设立等于拥有融资担保牌照。
滴滴App里,目前金融相关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理财,借钱,保险。
滴滴做金融有什么优势?
变现逻辑清晰明确,即基于出行场景,从支付到借贷、再到保险和理财,从高频到低频向外延伸,形成一个金融业务同心圆。
用户是海量的,以招股书披露的2021Q1数据算,滴滴中国有1.56亿月活用户,潜在的金融客户之多可以想见。
数据也是充足的,滴滴对司机的接单情况了若指掌,至少掌握了相当一部分收入数据;用户的消费偏好、出行路线都能一定程度帮助滴滴刻画用户画像,实现精准风控和个性化营销。
滴滴月付这种自营小额分期产品,也被认为是可以更准确地描绘用户画像,为滴水贷进一步自营做准备,形成金融闭环生态。
滴滴更可以立足出行,迈向汽车领域,涉足汽车金融,向车主推出车贷、车险、汽车租赁等一系列金融产品。从出行或者汽车生态入手,在产业链上做做文章,滴滴的金融业务似乎也有护城河了。
但滴滴金融并没有想象中走得顺利。
不与BATJ这一级别的互联网巨头相比,就算是和入局时间、布局情况相近、同样基于生活类场景的美团比,滴滴金融的规模和声量都算不上令人满意。
新流财经曾经报道,滴水贷的在贷余额仅在200亿元左右,远不及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放款规模。
为什么滴滴金融“雷声大雨点小”,不被外界看好?业界的讨论中,这样几种看法占据了主流:
一,滴滴所拥有的金融牌照,“含金量”有限。
尽管滴滴手握8张牌照,数量吊打TMD里的另外两家,但不是所有牌照的成色都一样。
在业内看来,更有份量的牌照通常是银行、证券、支付、消金等牌照,这些牌照关联的金融业务受众群也更广,但审批也更为严格。
而滴滴拿到的牌照大部分都较为“边缘”,如果不是今年一口气拿下消金牌照,滴滴金融的情况或许还要更糟一些。
二,滴滴已经错失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监管只会越来越严,留给滴滴的时间和空间不多了。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业界尚无统一划分标准,但从第三方支付和P2P、网贷等业务来看,可以确定互联网金融至少在2010-2015年间,是处在“野蛮生长”的全面爆发期。
而滴滴金融早期并没有太大动作,业务松散不受重视,被认为是内部边缘部门。等滴滴2017年重金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时,支付市场的格局早已尘埃落定。
2018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可见滴滴有了更大的金融野心,但这时监管已经盯上互联网金融,滴滴就这样和流量红利期擦肩而过,和其他互联网巨头的身位已经拉开。
必须要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互联网金融监管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和严苛,分别针对互联网存款、贷款、保险等一系列业务,以及金控集团、消金公司等组织,出台了多部详细法律法规。与互联网公司有着莫大关系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有了对应的法律面世。
再看滴滴的金融业务,网络小贷新规的影响自不必说,一切与借贷挂钩的业务或许都要再掂量掂量。像是点滴守护(网络互助),上线过的城商行存款产品(互联网存款),要么在下架边缘,要么已经下线——滴滴金融必须抓紧时间,在有限的空间里寻找合规的业务增长点。
三,滴滴始于出行,囿于出行。
诚然,出行场景是滴滴做金融的最大优势,滴滴在出行领域似乎已经没有对手。能在出行生态体系内做到的金融业务,滴滴其实都已经安排上了。
但出行的土壤,适合滴滴生长吗?
还是拿美团做个比对。美团的思路是,用贷款盘活商户和用户资源,增强用户黏性,生活服务场景作为金融业务驱动力,金融产品也有助于加固其主营业务的护城河。
“吃、住、行、游、购、娱”,凡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也都收入囊中,变相提高用户使用频次,开展起金融业务,至少做起小额消费分期的时候,要容易得多。
(雷锋网推荐阅读:《联名信用卡两年1000万张,背后的美团金融「暴风成长史」》)
滴滴对自己的认知,可能是“与车有关的都可以做”,但在用户的认知里,滴滴就等于打车——不需要打车的时候,谁会想到要上一个打车软件借钱、买理财、买保险?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胜利,在于成为用户的“零钱包”,至少要有和金钱相关的认知,得到用户的信任。滴滴要想培养这样的用户心智,难度着实很大。
纵观滴滴金融全盘,今年拿到的消费金融牌照,被寄予厚望。
这块牌照,是通过入股杭银消金拿到的。在2020年上半年持牌消金业绩普遍下滑情况下,杭银消费金融凭借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200%以上的增长,创下了上半年最高增幅。
杭银消金,很有可能会成为滴滴金融业务的增长突破口。
不过更重要的是,得摆正对金融业务的定位。
作为场景平台,场景是主业,金融为主业服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场景金融的逻辑仍然成立,但做金融的目的更应该是和场景、和主营业务形成良性互动,成为生态闭环里的一块“拼图”,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单纯想着借场景,靠流量,以金融做变现,一招鲜吃遍天,等着金融业务把自己从盈利的泥淖里拉出来。
滴滴上市之路十分低调,滴滴金融的细节披露更是少之又少,但去年新上任的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卓越,此前担任过滴滴的财务和经营管理副总裁,坊间传闻这是一位比前任要强势许多的掌门人——或许这家出行巨头,已经想好金融这张牌应该怎么打了。
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