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金融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余菲
发送

0

金融云进入加速期,三方争霸格局将变

本文作者: 余菲 2019-01-25 23:06
导语:离成熟期预计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

金融云进入加速期,三方争霸格局将变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注意到,近期在金融云领域探索多年的海通证券推出了一款混合金融云方案。据了解,这是中国证券行业首个自主可控的统一编排私有云资源池、行业云资源池和公有云资源池的混合基础设施服务平台。

事实上,与银行相比,证券行业由于监管差异等因素,云化进程并不快,尤其是传统证券公司,业务上云程度一直都进展缓慢。

这种情况下,此次海通证券在金融云领域的成果突破实际上是给市场透露了一个讯息,即过去一年里金融上云的步伐正在加快。

“目前是加速期,但离成熟期还早,预计还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兴业数金首席咨询官杨旭辉表示。

混合金融云成趋势

“金融云差不多是从2013、2014年发展起来的,第一批的玩家也是这个时候起来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之后到了2017年,金融云出现了一个小爆发,大银行和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对外输出金融云技术方案,加入对市场的争抢瓜分中。

再到2018年,金融云热度持续递增,成果案例频出,大互联网公司、大银行、中小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相互之间合作不断。而银监会还在年初牵头16家金融机构成立了金融云公司。

而伴随着这一现象有一个政策背景是,2016 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面向互联网场景的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在“十三五”末期,全部迁移至云计算架构平台,其他系统迁移比例不低于60%。”如今这一时限已过去了一大半。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年金融云的这种热度仍然会持续增长”,前述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传统金融机构在历史架构、系统成本、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顾虑,但加快上云步伐已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41.18%的金融机构已应用云计算,46.80%的金融机构计划应用云计算,已经或计划应用云计算的金融机构共占87.98%,接近九成。

而在这个大趋势里同时也存在一些小趋势,比如:

1、大中小金融机构的选择出现分化。

一个可见的行业现象是大型银行出于安全可控的需求,再加上资金实力雄厚,往往更倾向搭建私有云,同时成立子公司进行金融云服务的输出;而中型金融机构通常是私有云与行业云并用。

而对于中小银行,“缺钱少人”是其发展信息科技的最主要瓶颈,也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行业云。

2、混合云方案越来越受到青睐。

在杨旭辉看来,“因为不同系统的稳定性、扩展性、并发性等要求不同,以及各机构的理解与风险偏好不一样,对各系统的上云要求不同、步调不同,所以混合云会是一个主要方向之一。”

据了解,由于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安全与成本方面分别存在优劣势,目前各类金融机构倾向于将非核心数据及应用放在公有云上,将核心业务数据及应用放在私有云上,所以混合云解决方案将会成为一个趋势。

两强相争将取代三方争霸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上,金融云玩家主要分为三类,互联网系、金融系、传统IT系。

其中,互联网系包括阿里云、腾讯云,金融系主要是银行科技子公司如金融壹账通、兴业数金、招银云创等,传统IT服务商主要是IBM、惠普等软件系。

不过,如今的三方争霸格局正在被两强相争所替代。“外资在国内做金融云会很难。互联网公司和金融系子公司的金融云应该会平分天下,但体量应该会是互联网公司的更大。”杨旭辉表示。

据了解,随着国家倡导不再依赖以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为代表的外资IT基础体系,互联网玩家和银行系子公司将进一步成为国内金融云市场的主角。

同时因为双方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与短板,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具体来说,银行系更懂金融业务的复杂性,他们对金融业务和场景的理解更深刻,还熟悉金融监管,并且通过云平台服务的输出,还能同时向机构用户输出业务流程、管理经验,这些都很受机构用户青睐。

此外,平安科技CTO方国伟曾在此前专访中对雷锋网AI金融评论表示,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和合规的要求要高于其他行业,比如要满足租户隔离和访问控制等云计算特有的安全特性等,而在为用户简化合规认证手续方面,金融系云服务商也更有优势。

而互联网系金融服务商的优势在于:更具互联网属性,能提供标准化的、迭代更快速、成本更低的云基础设施解决方案。但另一方面在金融云定制化方面,互联网系玩家相对缺乏经验。

针对定制化瓶颈,也有互联网系玩家在不断发力突破,如腾讯金融云就通过公有云、金融专区、金融专有云多种类型来覆盖全各种金融业务场景,增强为用户量身定制云服务的机动能力。

三五年后进入成熟期

究竟什么在影响着金融上云的进程?

杨旭辉认为,一方面是上云的指导意见在推动,另一方面是监管对金融云服务的风险担忧及科技自主可控的模式转变需要过程。

“所以上云工作会有一定滞后性。待规模上去,风险可控达心理预期,性价比优势突显,就会由被动上云转为主动上云,主动上云一两年后就步入成熟期。”

事实上,综合业内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金融云市场整体规模为43.4 亿元,2017年这一规模约达到80多亿元,而2020年整个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00多 亿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本身属于比较成熟的行业,金融上云也在强监管之下,因此这个市场的增长曲线大概率是平稳上升,不会呈现突变式发展,也很难出现大范围的金融乱象或行业震荡。(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跟踪金融科技业界(微信:xf123a,请注明身份、姓名、来意,thx)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