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金融科技 正文
发私信给叨叨
发送

0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刘胜军: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怎么做?

本文作者: 叨叨 2017-07-16 00:15
导语:征信是整个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像电力一样,金融业离开征信是没法运营的。

雷锋网按:7月15日,朗迪金融科技峰会在沪举办,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刘胜军博士出席峰会,并当日下午的“互金资产生态论坛”中发表了演讲。演讲中,刘胜军博士围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征信,介绍了他对于当前中国特殊环境下的征信痛点的认知,以及可能存在的创新方式。

雷锋网了解到,刘胜军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系,此前履任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理事等职,同时还是 FT中文网、财新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专栏作家。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刘胜军: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怎么做?

*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 刘胜军

以下为刘胜军博士演讲全文,雷锋网在不改变愿意的基础上做了精编:

很高兴来出席今天这个关于互联网金融生态的论坛。说到互联网金融,我想这两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野蛮生长到了今天深耕细作的阶段,但越是深耕细作,我们越要关注一些具体的问题。今天就谈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可能和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相关,就是征信的问题。

美国征信体系之所以完善的三大要素

我这个题目有两层含义:

  • 第一个含义,互联网征信是创新

  • 第二个含义,中国特色的征信

我们都知道,征信是整个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甚至可以说像电力一样,金融业离开征信是没法运营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讲,中国的征信建设很多年来都是一个痛点,都是一个短板,让我们的金融业在民间发展遇到很大瓶颈。相比之下,我们经常谈到美国,美国的金融那么发达,最令我们羡慕的是他们征信体系的完善,所以我们看到美国一些企业,在发放贷款、选择借款人时的标准,只要看征信评分就可以了,但是在中国,是没办法这么简单地做出决策的。

第一个要素是机构。要有足够多的从事征信的机构,这个机构既包括我们讲的企业征信也包括个人征信,比如美国有三大征信局,这不是一天建成的,经过了很多收购合并。此外,还有400多家区域性征信机构,所以我们看到美国整个征信体系的参与者,还是比较多的,竞争还是比较充分的。

第二个要素是技术。说到征信这肯定是门技术活,征信不是简单拿到数据就可以了,还要对数据进行加工或者评价,在这方面我们都知道是比较受关注的,这和你的借贷行为相关的一些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来进行评分。

第三个要素是数据。美国的征信之所以能够比较发达的原因是,美国的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放的,实际上它们很早在法律上就比较完备。1970年美国颁布《公平信用报告法》,这个法律同时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说机构合理的收紧是允许的,另外一个我们中国现在关心的,会不会侵犯消费者或者用户的隐私权。这两者之间要平衡,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两个方面做到平衡,我想征信问题就有比较好的发展。

因为这三大要素——机构、技术、数据,构成了美国今天这样一个比较发达的征信体系。

中国征信面对的问题

我们看一下中国,中国的征信基本上也做了很长一段时间。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央行的征信中心,征信中心表面上是一个企业,但在央行的体系内之下,所以到目前为止它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着挑战。从进展上来讲,它已经纳入了9亿多人的信用,覆盖了中国大部分的人口。但问题有两个:

  • 第一个,这9亿多人当中只有4亿多人是有记录的,剩下的人是空白的,空白就无法评价,无法评价是最糟糕的,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现状。

  • 第二个,央行的数据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报送的这些借贷信用的记录,这是央行到目前为止的一些做法。

总体上来讲,央行从2006年到2015年大概10年的时间,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进步,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特别这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后,信用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央行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在2015年央行做出一个决定,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批准八家机构试点征信,而且最重要的八家机构当中包括了两家最重要的机构——一家是腾讯,一家是阿里巴巴。这是2015年央行做出的重要决定,实际上也是希望通过民间的征信,来弥补央行征信的不足,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的思维模式,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就是以更加创新的办法来收集、加工数据,这是当时的一个出发点。

但是两年后,2017年的4月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说了一句话令行业非常的震动,他说八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差距很大,没有一家合格,让我们始料不及。

经过两年的试点,央行还是没有信心给他们发牌照,当然央行这样表态,也让这八家机构始料不及,八家机构觉得我们都准备两年了,牌照马上都要到手了,央行说出这样一句话来?

首先看一下央行为什么说这八家机构不合格,为什么说不能给他们发放牌照,主要是这几点理由,央行认为独立的个人或者企业不能办个人征信机构的,因为讲的是一个信用,这个信用是可以服务于很多机构的,所以带有社会公共产品的属性,如果一个个人或者企业去办征信,有没有公信力这是央行担心的问题,如果给出的征信是没有公信力的,可能就会损害社会的利益。

  • 第一点,这八家机构采集的信息量太少,都是自己平台的数据。

    比如说,阿里巴巴毫无疑问是靠电商的数据,在淘宝平台上购物的数据,还有一些补充的。对微信来讲,更多是靠社交的数据。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优势,但是相对来说是封闭、局限的。央行认为数据不全面,怎么进行信用评价?

  • 第二点,每家机构都想形成自己的闭环。

    我们都知道数据本身就有巨大的价值,毫无疑问阿里巴巴拿到信息是不愿意共享给腾讯的,腾讯也不愿意共享给阿里巴巴的,那么就违背了我们搞信用的一个初衷,搞信用就是要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得到信用的评价。但每个企业都各自为政,这个信用评价怎么去打分?所以这是央行的顾虑,单个的机构不能搞这个。

  • 第三点,这八家机构在试点的过程中出现违规。

    这些问题反映出这些机构对征信的不理解或者叫不专业,甚至有很多违规的地方。央行列举了一些:

    第一,利益冲突,利用互联网征信来营销自己的产品,鼓励大家上传个人信息来提高信用评分,因为平台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业务或者获得其他的好处,甚至来卖产品,把这个东西捆绑在一起。

    第二,存在信息或者数据过度采集。我们征信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使用信息都要获得授权。特定授权只能用于特定用途,一次授权不能多次使用,反复使用。每用一次都得征求客户的同意,如果客户没有同意这就违背了这个条例。

    第三,对信用的过度使用。大家现在都知道像租车、租房都会用到征信,包括你去酒店入住,将来有芝麻信用的评分,就不用抵押金,就把应用场景进行了比较大的拓展。这在央行看来是不合适的,央行认为征信产品只能用于借贷。

    最后,歧视。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数据把消费者分成了三六九等,这就有一定的歧视性,这是损害了消费者个人利益。

所以从央行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八家征信机构可以说毛病很多,有很多做法是他们无法忍受的,这也是为什么迟迟不肯发牌照的原因。

那么怎么办呢,是不是央行就不搞民间征信了呢?央行给出的解决方案有两个。第一,征信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有三个衡量标准:

  • 业务上必须独立,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 公司治理结构避免一股或者两股独大

  • 关联管和要独立,要穿透到自然人

最难的就是第二条,那么怎么办?万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提出的建议是,干脆八家机构联合起来,这八家机构联合起来,就变成相当于中国银联这样的机构,中国银联的股东有几十家,都是金融机构,没有一家金融机构说得算的,因为每家股的比例都很低,这是目前央行表达出的一个倾向,不是定论,央行认为把八家机构联合起来整合成一家机构可能更好地避免刚才提到的一系列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央行的表态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是我们要更加认识到中国的特殊性,只有以中国的特殊性为出发点才能够给出比较合适的互联网征信创新的路径。我们中国的特殊性在于这么六点:

  • 第一,中国的影子银行急速膨胀,同比增速超过了20%,这意味着我们的征信不能仅仅看央行征信,实际上越来越大的一部分借贷都是发生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不能够不管这个体系去搞征信,这是不现实的。

  • 第二,中国的政府数据不开放,80%的数据都掌握在政府手里,但政府的数据开放度很低,这也制约了很多民间机构搞征信数据的来源,它没数据,或者它想去买政府不给。

  • 第三,中国没有形成成熟的数据产业链。数据的收集、分析、加工,这本身是一个链条,这链条需要很多专业的能力和专业的资源,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中国这方面基本上还是比较空白的,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做比较细致的,这就制约了很多机构做征信的时候数据获得。

  • 第四,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特色,体制更重要。我们现在很多征信的瓶颈是需要大量创新的,就是你要有非常创新的方法去收集数据,开发出非常独特的,而这些行为恰恰是我们的国有机构缺乏的。如果说国有机构垄断了数据,比如说几大银行、电信公司、交通部门,都有大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基本上都是死数据,不知道怎么去用,所以我认为数据一定要到有非常有创新能力的机构手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

    此外,我们也有两个有利的因素:

  • 第一,中国已经站在了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最前沿,我们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智能手机用户,这意味着我们中国的用户越来越互联网化了,这就给我们的数据收集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 第二,我们互联网平台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源。

互联网征信的六个争议问题

从特殊性出发,我们来探讨现在互联网征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我认为几个比较有争议性的问题:

  • 第一,数据来源。没有征信数据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据来源无非是两个,一种是征信评估机构有自己的数据,另外一种就是买数据。

  • 第二,数据到底从哪来。发达国家刚才讲了主要是借贷的行为数据,但是在中国我们有可能开发出创新的数据来源,在传统的社会上是比较难以衡量的,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些数据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实际上就以创新的方法获得数据源提供了可能。

  • 第三,我们的现状是整合外部数据比较难,因为我们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我们的政府数据是不开放的,我们数据整个加工的产业链是不成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去购买数据难度很大。所以作为第一步中国最有可能发展征信的公司是拥有数据源的公司,也就是资深必须先有足够的数据,然后在这基础上再去整合外部数据。所以从这上面来讲,目前来讲最有潜力的公司就是拥有数据源的公司。

  • 第四,股权要不要分散。我认为当然是好的,可以减少利益冲突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股权分散有问题,它会降低一个公司的激励。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加入芝麻信用,把阿里巴巴在芝麻信用的股份降到5%,那么带来的结果是阿里巴巴根本没有动力把芝麻信用做下去,就是解决不了一个激励的问题,阿里巴巴为什么愿意投那么多精力把芝麻信用做好,因为它是大股东,它说了算,而且将来芝麻信用增值利益也是阿里巴巴的。如果我们为了分散而分散就把公司创新的激励给抹杀掉了,所以我觉得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

  • 第五,信息孤岛的问题,八家公司各自为政,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短期内会是一个问题,但是长期来看不用担心。主要原因有三个:1. 增新的业务模式内在的本质就是要信息共享,因为信息共享的程度越大,评比的含金量就越高,就越可信;2. 用户可以多渠道获取征信。比如说你觉得芝麻信用对你来说不够可以去腾讯买个它的征信产品,可以把不同的征信产品拼凑起来,当然在短期内这是一个相对来说还不是完美的,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3. 竞争会导致资源的整合,而且市场的整合优于行政的撮合。我为什么特别反对把八家机构合在一起,原因是行政的强制。比如说我们让八家公司去赛马竞争,最终可能活下来两三家,那么这两三家就会把其他的公司慢慢吃掉,慢慢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我想就会减少信息误导的问题,因为信息整合的越多,代表意义就越大,所以我个人不反对征信需要整合,需要更大的社会统一性,但是我反对的是通过行政的办法,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行政的办法把信用做好的话就没必要搞这八家公司。既然你要借助市场的利用就不应该再用行政力量来强制的撮合。

  • 第六,我个人认为我们对应用场景的拓展也不要那么排斥,比如说现在很多征信用于婚恋、租房,我个人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们讲一个东西好不好关键是看它有没有给用户带来好处,它有没有伤害到别人,这些总体上来都是很好的。比如有的人反对在婚恋网站用征信,反对是没有道理的,加入我去婚恋网上相亲,过去的做法我们看的都是这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但现在如果多了一个数据,比如说这个人的芝麻信用,如果这个人芝麻信用评分很低,那我对这个人的印象就不好,我既然能够做出更好的判断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呢,当然我并不是把芝麻信用当成我相信的标准,而是做一个参考依据,做一个参考指标我想它是有意义的,而且这个过程并没有伤害任何人。

对于互联网征信发展的建议

我们知道这么多年来最缺的就是信誉、就是诚信,我们觉得不诚信也无所谓,失信也没有代价,现在这些应用场景告诉你,失信的代价很严重。如果你信用不好,很多东西就用不了,用不了就觉得不方便,所以你会爱惜你的信用。只要这个东西对社会进步是有利的就应该用。

基于刚才的分析我个人提出几点建议,怎么去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征信产业:

  • 建议一:中国是非常特殊的国家,中国的特殊性不用强调太多,中国的信用体系原来太落后,中国的互联网现在已经发展到世界最前列,搞特殊的创新完全是有必要,同时也是完全有条件的。反过来讲我们抱着刻舟求剑的思维模式,完全学习美国的,美国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就犯了思想错误,让我们的征信体系发展不好。比如说美国政府数据的开放,我们中国不具备的情况下必须从国情出发,结合我们中国的特殊性来进行更多的创新。

  • 建议二:体制最重要,同样的一个东西,交给民营企业去搞或者国有企业带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在发展互联网征信的过程中,坚决反对八家机构合并再搞一个类似于银联的机构。如果我们目的是为何搞央行的第二征信中心我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央行的征信中心本身已经足够大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市场化的机制。

  • 建议三:激励是最重要的,股权分散化,可以鼓励,但是不能搞一刀切。如果强迫把阿里巴巴的股份降下来实际上也是不公平的,因为阿里巴巴和其他的小股东,大家对芝麻信用的贡献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硬要强制的去限制,最终芝麻信用就搞不下去了,阿里巴巴就会失去它的动力。

  • 建议四:对于独立性的问题当然重要,但主要是靠监管解决。假如一家征信公司没有监管,最终也是会出现利益冲突。比如说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过程中,其中备受谴责的角色就是美国的信用评级公司,很多投资者买了他们推荐的产品也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为什么给这么好的评价呢,因为它们收钱,所以这种利益的冲突要远远超过所谓的股东结构是否分散。只要我们的监管到位了,哪怕芝麻信用是一股独大我相信利益冲突也是可以避免的。

  • 建议五:品牌和资本金要求有助于降低违规风险。原因就是对征信公司而言,一旦它犯错或者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品牌就会受到巨大的损失。比如说大家平常做事情为什么相信大公司不相信小公司呢?大公司骗你它的品牌价值会受到损失,它犯不着。比如说阿里巴巴这么大的品牌,去骗你几万块钱有意义吗?没有意义。所以我想品牌和资本金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机制,有了好的品牌,强大的品牌,有了好的资本金的要求,我想这些征信公司就会很好的约束自己。

  • 建议六:我觉得我们要摒弃管制思维,重在行为监管。就批一家,或者就批两家,剩下的都不批了,不批带来的结果这个市场是没有竞争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这是我们过去的思维模式。真正好的思维模式竞争是放开的,十八家也是可以,当然有一定的门槛。要鼓励百花齐放,但是对不起,你进来了之后对你要进行严格监管,不是说给了你牌照就不管了,只有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国互联网的征信体系建设才能走上正轨。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编辑

雷锋网北京编辑。关注人工智能,略杂。微信(yougo5654)可以找到我。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