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任平 | 2021-11-24 16:43 |
11月24日,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公布了2022年新晋Fellow名单。
在新增名单中共有265位学者入选,其中华人学者有83位(占总人数的31.3%左右)。
此外,AI领域学者有19位(占总人数的7.2%左右),包括:汪玉、郑冶枫、李飞飞、山世光、申恒涛、童行行、王海峰、谢幸、杨睿刚、王井东、赵国英、韩军伟、Shih-chii Liu、Guojun Qi、田永鸿、李青、曹明、王冬梅、冯俊兰等。
生物及医学影像AI领域的学者有9位,其中华人学者2位,郑冶枫、王冬梅。(此为内部统计结果,不代表官方结论)
在正式名单公布之前,各位学者已收到了IEEE组织的邮件。
11月23日,郑冶枫博士在朋友圈公布了当选消息:“非常感谢好友周少华老师提名,张正友老师、乔友林老师、吕乐老师、以及我博士期间的两位导师帮忙写推荐信。我可能是公司7万多员工中的第三位IEEE Fellow,非常感谢过去4年公司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
近年来,华人医学影像学者在学术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加入世界顶级协会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2019年,中国科学院自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主任蒋田仔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周少华教授当选IEEE Fellow。
而2020年是医学影像分析学术史上,IEEE Fellow当选华人数最多的一年。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李纯明教授、阿里巴巴医疗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吕乐博士、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彭汉川教授当选IEEE Fellow。
2021年12月9-11日(星期六),由雷锋网主办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GAIR 2021)将在深圳启幕。
其中,医疗科技高峰论坛将同步召开,并将在医学影像AI专场设置「医学影像AI新晋IEEE Fellow」圆桌对话环节。
我们已邀请以上学者(多位已确认出席),共同分享他们与IEEE的故事及治学经验,扫描文章底部海报二维码,查看大会详细信息。
希望有更多的生物及医学影像AI领域的学者,在国际顶级学术研究组织中发挥重要影响力和贡献。
郑冶枫
郑冶枫,腾讯天衍实验室主任、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学会的会士(AIMBE Fellow)。1998年,郑冶枫教授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并保送本系研究生,之后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2006年、2017年在西门子医疗美国研究院工作,专注于智能医学影像分析。任职期间,郑冶枫博士发明了投影空间学习法,用于医学影像中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并于2011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当年即获托马斯.爱迪生专利奖。
相关的研究成果于2014年结集出版《医学影像处理的投影空间学习法:器官的快速检测与分割》。共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专著2部,参编专著1部,拥有美国发明专利70多项,论文被引用8600多次,h-index指数48。曾于2003年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入选理由:对医学成像机器学习作出贡献。
王冬梅
王冬梅,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用于 pHealth 的集成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个性化、预测、精确和参与式健康);分子通路、细胞、全身生理系统和医疗保健系统的动态系统建模;用于急性、慢性和遗传学临床决策支持的综合生物医学和健康信息学(例如转化生物信息学、显微成像信息学、移动健康信息学);生物纳米信息学;远程医疗。
入选理由:为生物医学信息学和人工智能做出贡献。
Todd Coleman
Todd P. Coleman ,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的副教授。获得密歇根大学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位,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和麻省总医院从事定量神经科学的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应用概率、生理学和生物电子学。
入选理由: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方面的贡献以及在神经工程方面的领导地位。
Amin Abbosh
Amin Abbosh,现为昆士兰大学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磁创新团队 (EMAGIN) 的教授兼负责人,研究兴趣为医学电磁成像系统,包括硬件(微波设备和天线)、应用电磁、计算电磁、信号处理和人工智能;宽带性能微波设备的设计和分析;天线和无线电波传播。
入选理由:为医学电磁成像做出贡献。
Daniel Van Der Weide
Daniel Van Der Weide,是使用集成电路产生和检测太赫兹的先驱,目前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领域涉及微细加工、微波测量、太赫兹产生和检测、微波医学、扫描探针显微镜等方面。长期从事于发现、探索和传播将高频(100 MHz 至 1 THz 及以上)用于光谱、传感、计算、通信和生物医学应用的新方法。目前团队为高频探头和传感器设计、构建和使用微制造电路和结构,着眼于跨学科应用。
入选理由:为超快太赫兹电子学和微波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做出贡献。
Pietro Valdastri
Pietro Valdastri,现为利兹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教授,研究集中在“医疗胶囊机器人”。在 STORM 实验室,团队正在研究有可能改变内窥镜检查和手术的技术。这些技术包括胶囊机器人的磁操纵、喷水推进、实时姿态跟踪、磁力测量、微型机电设计、小型电子电路和开源设计环境。
目前工作重点是基于磁性软栓胶囊机器人的无痛结肠镜检查解决方案,以及在中美洲基于水射流推进的超低成本胃癌筛查平台。
入选理由:为医疗胶囊机器人做出贡献。
Mathews Jacob
Mathews Jacob ,目前为爱荷华大学计算生物医学成像小组 (CBIG)的 负责人。研究兴趣包括磁共振成像背景下的图像重建、图像分析和量化。2003年至2006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担任贝克曼博士后研究员,并获得2009年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奖和2011年美国癌症协会研究学者奖。目前为IEEE医学成像汇刊和IEEE计算成像汇刊的副主编。
入选理由:对计算生物医学成像的贡献。
Paul Dayton
Paul Dayton,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UNC Chapel Hill 生物医学工程教授,研究涉及开发使用超声波和微泡造影剂对血流、微血管系统和分子标记进行成像的新技术,以及超声介导的微米和纳米粒子治疗。最近对该领域的一些贡献涉及通过优化造影剂尺寸分布来提高超声成像的灵敏度和一致性的技术、高分辨率、高 SNR 超宽带成像的演示以及实时分子检测技术。
入选理由:在医学超声中对散斑跟踪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贡献。
Gregg Trahey
Gregg Trahey,目前为杜克大学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并推出开发和评估新的超声成像方法。研究领域涉及乳房的高分辨率成像以及软和硬血管斑块的成像和乳房病变的机械成像,并进行体模、动物、离体和体内试验。
入选理由:在医学超声中对散斑跟踪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贡献。
2021年12月9-11日(星期六),由雷锋网主办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会(GAIR 2021)将在深圳启幕。其中,医疗科技高峰论坛将同步召开。
今年的医疗科技高峰论坛,延续往年的高标准、话题性与产学研融合的特色,已成为最前沿和最具影响力的医疗行业高端论坛之一。
本届论坛将分为两个重要专场:「AI新药研发」和「AI医学影像」,一面聚焦冉冉升起的创业风口,一面畅谈成熟赛道的未来走向。
我们邀请到了多位学术领军专家、赛道标杆企业代表、顶尖投资人,共话AI与医疗的道与术,扫描以下二维码,查看专场最新议程。
雷峰网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