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程弢 | 2016-09-07 17:54 |
腾讯将在9月22日召开第六届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今天发布了公开信。这一代表了腾讯官方顶层设计的表达,不仅是为腾讯接下来的活动预热,也暗喻了腾讯所关注的战略重点。
马化腾在公开信中通过“客观环境-基础设施-未来方向”的文本结构表达了自己、或者说腾讯官方对未来趋势的观点。其中的关键观点是:
在宏观层面,创新创业的发展机会仍然很大,不仅腾讯在部署生态平台,腾讯生态之上的公司也逐步进入了发展细分生态的阶段;而在微观层面,互联网本身的数据、云等技术支持成为了新时代的“水电煤”,腾讯重视这些基础设施给生态带来的商业支持,也将在此领域持续投入;对于未来,腾讯看好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变化,并将继续以生态平台构建者的身份进入未来。
马化腾此次公开信采用了两个新提法:“位置服务”与“生态扩容”。
在2015年甚至更早,位置服务并非没有被马化腾提及过,但此前一直在表达中扮演的是“应用”的角色。在2016年6月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首次在公开表达上将位置服务(LBS)提升到了战略层面。在此次公开信中,也明确的表示了要将地理位置信息与服务体系,作为基础设施提供给生态合作伙伴和创业者。
位置服务在马化腾话语体系的升级,代表了腾讯对于线下商业的关注,以及腾讯参与其中的方法。基于位置服务信息拓展新的商业场景,很有可能是腾讯未来一两年鼓励的创新方向。此前对于位置服务的应用非常初级,例如周边商铺分类信息,或者到店获客促销等。随着技术发展带来的消费习惯变革,关于位置服务可开发和拓展的新创业机会将不断涌现。
“生态扩容”一词此前并没有在马化腾的公开发言中出现过。马化腾用这个词概括了对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趋势下,自己的判断。这一思路在腾讯是一以贯之的。在三年前,谷歌眼镜发布后不久,马化腾曾被媒体问及是否会启动开发智能硬件,当时他表示,腾讯会在智能硬件中提供合适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并支持合作伙伴进行硬件技术的创新。
此次提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则有了方法论式的概括。“生态扩容”一词一方面强调了腾讯最为关注的业务定位——即提供基础平台和服务,实现信息与资源的连接;另一方面也暗示了新的网络结构、硬件终端变革即将到来,而腾讯完全做好了准备。
在此次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不仅专设了一个人工智能专场。还邀请海外精英人士在现场开办“国际公开课”。体现了对底层技术创新以及学术产业结合的重视。
曾在由雷锋网承办的CCF-GAIR大会上登台的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MIT机器人实验室主任Daniela Rus,以及腾讯优图实验室负责人黄飞跃都将发表演讲。
这封公开信发布时恰逢腾讯股价大涨,总市值已经突破了2万亿港币成为亚洲第一,超越中国移动、阿里巴巴、中石油以及各大银行,这封公开信也得到额外的瞩目。
以下为马化腾公开信全文:
各位合作伙伴,
我们迎来了腾讯历史上的第六届全球合作伙伴大会。过去一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从腾讯开放平台脱颖而出,创业这杯咖啡没有凉。随着腾讯创业服务平台的上线和众创空间在30个城市落地和拓展,我们将面向7000万中小企业的创业者,带来线上线下、全阶段的创业服务。
记得五年前,我们提出要携手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没有疆界、开放分享的互联网新生态”。现在,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迈近这个梦想。
今天,我们的生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参与生态的方式。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看到的“新生态”。
1.我们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新生态正从“一棵大树”成长为“一片森林”。
在腾讯开放平台推出的初期,很多人把它看做一棵大树,认为合作伙伴需要变成枝叶才能获得入口和流量。目前,这种树状结构正在变成“去中心化”的网状结构,形成了合作伙伴自主生长、多个领域的伙伴与腾讯一起开放的新生态。
近几年,腾讯专注做连接,聚焦社交平台、数字内容及金融等“两个半”业务,其他垂直领域都与伙伴合作。对于合作,我们拿出“半条命”,坚持去中心化,协助大家成长为自主的平台和生态。我们很清楚,孤木难成林。只有赋予开放分享的基因,生态才可能长成一片森林。
这个想法正在变为现实。近两年,京东、滴滴、美团、58同城、携程等不少伙伴快速成长。大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和我们一起,在垂直领域打开了一些新的开放平台。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变化。一个企业再大,也难以支持众多细分领域合作伙伴的创新。现在,生态中先发展起来的合作伙伴,能够开放资源支持其更多合作伙伴成长,我相信,这样多伙伴开放的新生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
其实,腾讯自身的开放平台,也一直在坚持促成一个“去中心化”的开放分享网络。这和腾讯的社交基因有关。我们的开放平台最早是基于QQ及后来的微信,从社交关系链的架构推演出来。社交网络天然呈网状,鼓励朋友间开放分享。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就改变了合作伙伴到中心平台买流量或租铺位的历史。你可以建立自己的用户群,你的粉丝就是你自己的,你跟客户怎么沟通你完全自主。我们只做连接,促成大家“更方便顺畅地对话”,这是我们的初心所在。
未来,我们的新生态将生长出许多的垂直细分生态,每个合作伙伴之间可以开放分享、自由连接。我希望“腾讯的开放平台”成为“大家的新生态”。
2.支持合作伙伴发展的生态基础设施正在迭代。
云、LBS(地理位置服务)、移动支付、大数据和安全能力成为了新型基础设施。这些年,创业公司成为独角兽的时间大大缩短。有意思的是,目前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独角兽公司中,近半数都采用了分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例如Uber、Airbnb、Wework和滴滴出行等。这些公司大都出现于2010年前后,成长速度惊人。
仔细分析,分享经济的出现有着不少前提。首先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让LBS、云、大数据、移动支付等技术,能够实现社会闲置资源的规模化智能匹配。此外,它还有赖于社会互信关系,把朋友间的开放分享拓展到更大的社会空间,
这种互信植根于记录信用、鼓励分享的社交网络。
过去一年,腾讯云高速增长。云和分享经济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分享经济就是生产力的云化。越来越多企业向云端迁移,除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在分享经济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这种生存之道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企业把独特的资源和能力凸显并分享出来,其余的工作交给生态伙伴。这正是我们过去五年来的选择。
五年前,我提到一个愿望:哪怕只有一两个人的小公司,只要有好的创意,我们就可以帮助它把注意力集中在产品开发上,其他问题不用考虑太多。现在来看,这个愿望基本实现了。借助新型基础设施,我们的创业工具箱正变得丰富。在腾讯的创业服务平台,各类创业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分享经济模式,让创业要素得以更好的匹配。尽管资本市场冷热会带来周期性影响,但创业门槛整体上在降低,创业成长的速度也在加快。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的基础设施也越来越依赖“大家的生态空间”,需要生态伙伴一起共建。以LBS为例,我们和垂直领域的生态伙伴,把每天深入毛细血管的海量的消费、物流信息汇聚成大数据,就可以反哺给合作伙伴,帮助大家优化产品和服务。
我们看到,生态开放分享层面的“去中心化”正在与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的“中心化”有机地融合起来。更多的生态伙伴在资源分享和生态反哺的循环中,会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共赢。
3.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生态空间将大规模扩容。
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转型升级加入我们的生态空间。
与此同时,生态扩容势必在突破性的新技术上展开。例如,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新技术正逐渐成熟。今年我和很多合作伙伴一样在关注,“AI+”会不会成为下一代生态基础设施,为全球各行各业带来的智能化变革。
从大型机出现到家用PC的普及,大概20年时间。PC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历经了20年。今天距离第一只iPhone发布已过去近10年,如果20年会继续带给我们惊喜,那么未来10年内人机交互界面的迭代是个大概率事件。
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从PC时代就伴随腾讯成长,一直到移动互联网,今天的勃勃生机与你们息息相关。
面向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国内外更激烈的生态竞争,但我们有信心与合作伙伴及其伙伴、新老朋友共建一个促创新、共生长的新生态。这个新生态会越来越像一座森林,变得更具多样性、协调性和承载力。
谢谢大家!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