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晓楠
发送

0

当一家零售智能仓储公司决定「上链」

本文作者: 晓楠 2023-06-20 10:40
导语:智能仓储与产业Web3的一次碰撞与试验。

整个六月,仿佛都沉浸在“618”购物节的狂欢中。位于顺义融链·北京空港智慧物流园的鲸仓1号智选仓内,商品正不停地进仓、存储、拣选、出仓,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高达3层、约为9米的银灰色金属储物架上,42台闪着或红色或绿色光点的橙色方形机器人穿梭其中,不时根据需求变换轨道、“补位”,将一只只标准大小、盛放不同类型商品的货箱运送至具体的目标站点。商品上印着阿迪达斯、耐克、Tanni,以及UA之类的品牌Logo。

这是鲸仓自研的蜘蛛拣选系统(Picking Spider System,PSS),游走在储物架间隙的方形机器人叫做“蜘蛛机器人”,也称“取箱机器人”,AI是它们的大脑,主要任务就是“取箱子”。

在一层,储物架之间的间隔走道上,散落着两三名带着工牌的员工,拿着仪器,对着机器人运来货物上的条码扫描,确认拣选无误后,将其送到包装区打包,封装,发货。

鲸仓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叶翼翔告诉雷峰网,平时一个过道间主要配备两名员工,最近正值购物狂欢高潮,出库量需求变大,员工数有所增加,但最多也就三名封顶。

靠近出口的金属货架上方,张贴着一条看上去有些日子的横幅,上面印着“嘉里大通物流、蚂蚁链、鲸仓合作签约仪式”的字眼。

负责人说,这是今年4月上旬挂上去的。

彼时,鲸仓决定与蚂蚁链合作,开启了一段产业Web3的旅程——创新企业主导,激活科技资产价值,用Web3的理念重组仓储产业链的协作模式。

01零售仓储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解决“规模不经济”的顽疾

鲸仓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仓储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在全国运营多个智能立体共享仓,主要是为淘宝电商客户及其他大型客户提供一站式仓储物流服务,其上游是持有大量仓储设备和厂房资产的资本方,下游对接大型电商企业,阿迪达斯、耐克等都是他的客户。

当一家零售智能仓储公司决定「上链」

在鲸仓创始人李林子看来,鲸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如果能够将最大的动物装入仓内,世界上还有什么装不下?于是将公司命名为鲸仓,立意容量大、密集存储,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最大化利用空间,有效节约土地资源。而这,应对的也正是零售仓储面临的顽疾之一。

零售仓储并非新的物种,它是数字零售的延伸,已经发展多年。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蓬勃发展,包裹的生产需求不断加大。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快递业务量高达1105.81亿件,而今年截至5月4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400亿件,比2022年提前了24天。

这意味着每天有3亿多的包裹需要流转。

订单的海量化仅仅只是其中一个变化,更为显著的是,订单越来越碎片化。以前仓储内的包裹往往是以箱为单位的“整进整出”,但现在,需要根据订单内容,以具体商品为单位在仓储内进行“拆零拣选”,然后再准确无误地交付给C端或门店。

可“拆零拣选”没有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它需要仓储内的工作人员不断与海量物品进行高频接触,这对于采取小货架+手推车形式的传统仓储来说,并非易事:存储空间过大,商品搜索成本变高;工作人员来回奔波辛苦且错误率高;仓库只使用近地面空间,剩下90%只能装空气,空间利用率过低,“规模不经济”问题持续加重。

就好比你想要买一瓶矿泉水,如果去便利店,只需要5分钟,但要是选择沃尔玛式大型商超,就需要N个5分钟,边际成本在增加。对此,大多数行业玩家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化整为零”,打造“蚂蚁群兵”式的分散仓储。

但从行业发展来看,分散、非集约化则意味着无法进行产业升级。

矛与盾的攻讦与撕扯,让李林子意识到,仅通过信息化手段和人力操作是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要解决规模不经济的问题,必须通过智能化升级;要进行产业升级,必须改变非集约化。”

其实关于零售仓储的智能化升级,海外早就开始进行创新性探索与实践。

比如“电商鼻祖”亚马逊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卖家把需要在亚马逊上销售的产品直接送到亚马逊当地市场的仓库中,客户下单后,直接由亚马逊系统自动完成后续的发货。

一开始,这只是亚马逊为了提升用户体验的常规服务,并非一项重要业务。但2012年,亚马逊的仓储智能化创新升级就开始了,当年它以7.75亿美元收购机器人初创公司Kiva System,以获得后者的机器人仓储服务,而后又用了近4年对系统和场景进行技术整合应用,开始批量建设机器人仓库。

等到2021年时,亚马逊在美国的快递市场份额已经能够达到了22%,相较于2016年的1%增长了22倍,直到今天成长为美国第三大快递公司。

“亚马逊是上市公司,不缺钱,资金来源非常容易,从银行到资本市场获得认可,一旦商业模式打通后就可以快速复制和扩张,就会变成这样。”

而且在李林子看来,相较于其他电商卖家,亚马逊卖家更为轻松,只需要把货从工厂寄到亚马逊的仓库里去,然后直接结算账单就可以,中间过程什么都不用管,自己做好选品和运营就可以了。所以这就是亚马逊提供的整个基础设施带来的好处,专业化、分工精细、成本效率高、优势明显。

同样,英国生鲜电商Ocado在仓储的智能化升级方面的主体逻辑与亚马逊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亚马逊采取的是地面机器人方案,而它采取的是密集立体库方案,即空中机器人方案。

这是因为美国土地资源丰富,而欧洲、东亚等国家资源稀缺,相较于地面机器人,立体库模式更实用。

鲸仓感知到了这一痛点,并意识到,在我国,零售仓储进行智能化的关键在于要结合实际情况,向空间要效益,而非向人力要效益,因此走共享、密集的立体库路线是权衡各方利弊之后的最优解。

于是,鲸仓自主研发了蜘蛛拣选系统(PSS),借助立体智能仓储让更多的箱子塞进了更小的空间里。

位于北京的鲸仓1号智选仓,占地面积约为6000平米,里面放置了40多个品牌超250万件商品,存储量是传统仓库的6倍。

每一个箱子里放着不同的商品,借助智能化方案,把仓库空间利用率从10%提高到了85%,人效也提升了3倍。

当一家零售智能仓储公司决定「上链」



而这样一个仓库能够落成,其实是整个产业链协作的结果。

李林子告诉雷峰网,这 6000平米的仓库里涉及到多个参与方,场地提供方(中国融通房地产)、设备采购或者出租方(嘉里大通物流)、设备销售方(鲸仓科技)、仓库运营方(鲸仓物流),以及包含阿迪达斯在内的40多家服务使用方。

如何更好地推进整个产业链的高效协同,成为鲸仓在实现仓储智能化之后面临的又一新挑战。

02“上链”,让仓储物流轻资产上路

今年年初,蚂蚁区块链团队找到鲸仓,提出看看双方能否进行一个合作?

原来,蚂蚁区块链团队正在从行业中摸查那些有需要且适合“上链”的项目,在搬运机器人领域看到了鲸仓和另一家公司。综合对比之后,发现鲸仓有技术,有技术转化、复制、规模化的需求,且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产业链中各方协调合作。

“我们觉得鲸仓是最适合的。”蚂蚁集团数字科技事业群可信产业产品部总经理娄建勋说道。于是,团队主动联系了鲸仓。

这让李林子看到了产业链高效协同的一个新可能。

他告诉雷峰网,传统软件企业的资产比较轻,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资金的需要少,而鲸仓作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智能科技公司,有软件部分,也有机器人硬件部分,资产比较重。高昂的研发成本、人力成本,使他们无力再承担设备的资本。所以需要产业协作,要把科技、资金、业务、土地各种要素协作起来。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最开始,鲸仓尝试通过股权融资建仓,但成本太贵,只能打样;后来又试着通过债权融资建仓,结果也不理想;再后来,又尝试通过结构化的股债融合建仓,与中关村融租和旗下中诺资本成立合资公司,但效果还是不够明显。

直到接到蚂蚁链抛来的橄榄枝,通过数字产业链协同建仓。“这是一种最好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真的能够放开我们的手脚,给我们插上翅膀。”

蚂蚁链的物联网技术可以确保设备数据的源头可信,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以及其他商贸数据的可信流转。两项技术可以让仓储这种重资产在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多方分离的情况下,实现彼此之间更为信任的合作。

鲸仓借助蚂蚁链的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让蜘蛛拣选系统的设备流、订单流、资金流,以三流合一的方式“上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多方共同看一个可信账本,由于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丰满、不容篡改,鲸仓便可以从产业资本那里用更低的成本租赁仓库和设备,实现轻资产运营。

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资金方采购并长期持有资产;运营方有获益,零售商购买服务,从而把智能仓储变成基础设施。这样完成履约就可以进行卖货,把整个产业链带动起来,从而实现仓库的升级。

“在整个仓储产业链上,我们想证明设备这些科技资产的价值要远远大于钢筋水泥。”李林子说道。

当一家零售智能仓储公司决定「上链」

在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探索过程中,鲸仓发现信任成本非常高,一般情况下只能依靠时间解决。

阿迪达斯是鲸仓的老客户,目前双方已经合作了三个项目,彼此之间的信任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出来的。但如果现在有一个陌生的潜在客户提出想要合作,就会发现这种信任无法迁转,只能从零开始积累。长此以往下去,公司很难快速发展,如果技术不能快速普及,前期的研发成本也无法摊薄摊回来。

而“上链”,就是把与上下游的合作信息全部进行“公证”,意义就在于可以降低信任成本。

因为这些上链的数据会呈现出仓库的真实运营状态,让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一种透明的协作关系。比如说,蜘蛛人今天在仓库搬了100次箱子,背后连接的是200个订单,而每个订单会带来10元的收入。

这本身就是一次传统产业与Web3模式的碰撞,各方基于一个透明的“账本”重新调整产业链的分配机制和信任关系。

整个过程中,设备、订单等资产的价值完全被激活。产业从以企业为独立主体的“产”“供”“销”,变成了以数字和数据资产为纽带的柔性协作关系,各方深度融合,共享产业链上的真实收益。这将真正地把企业本身的数字化拉出“围墙”,形成商业经济运行的自动化。

03放大科技资产信用价值,助力产业协作数字化

在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日益成为优化配置实体经济要素资源、重塑实体经济结构、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蚂蚁链提供了Web3在中国、在实体产业落地的新范式,“IoT来锚定资产,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来流转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这些技术构建全面立体的信任基础,将能够更好地实现产业链数字化协作,在不增加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找到新的商业机会,创造新价值。

同样的模式在工程制造领域已经有了显著变化。浙江一家高空作业平台的租赁平台华铁应急借助设备“上链”,完成了轻资产转型,设备运营租赁效率大大提高。今年一季度,华铁应急的设备租赁数同比增长超60%,订单规模扩大了110%。

娄建勋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在选择合作对象时,蚂蚁链看到的是行业,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客户,我们希望能够找出行业中的代表,打造出标杆客户,然后在行业中进行复制,从而助力整个行业的产业数字化。

而在选择选择行业代表时,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一定的行业规模,比如做工程设备,对应的要有几万亿的设备资产;做储能未来5年得涨到6万亿的规模资产,先选大的行业,因为里面所存在的问题可能更迫切,更渴望高效率。

第二,要有实物资产,纯数据原生的现在还没有涉及到。当然在内部的链条里也会包含相关的数据资产,比如别人根据鲸仓的各种硬件,采集到一些数据进行各种优化算法服务,这个也算某种数据资产、IP,以后可能也会涉及到,但是前端一定会选用实物资产。

第三,一定要有某种数字化能力,如果完全没有或者很难标准化,那么区块链技术很难参与进去,比如种植、养殖,甚至农产品溯源等,很难通过这种方式溯源或者数字化。

第四,产业链中存在多个经营权、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定价权、处置权等分离。如果整个产业链完全自闭环,就像买家电一样买设备、用设备,那不太可能有合作逻辑,因为他们不需要证明给各方看,没有什么诉求需要解决。

因此,蚂蚁链主要基于这四点,考察行业、领域、问题的难易程度,或者说商业诉求亟待解决的迫切程度,去选择企业寻求合作。在其中,通过数据赋能资金方,让风控焦点从企业信用转移到资产价值,放大科技资产信用,从而助力产业数字化升级。

据了解,蚂蚁链也在为产业协作模式寻找新的支付结算方案,通过数字人民币打通业务链,实现业务完结的同时自动履约支付。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认为,“在产业数字化协同的大背景下,数字人民币对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不亚于移动支付对消费互联网的价值。”

从4月到现在,鲸仓“上链”两个多月了,虽然没有立刻带来翻天覆地的效果,但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目前正在运转的鲸仓北京仓一期项目是由嘉里大通物流投资的,而隔壁由中国融通地产主导投资的二期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在这种基于Web3模式的创新下,李林子告诉雷峰网,“降低成本,提高规模,明年我们整体的立体仓运营规模至少能增长 200%,同时将帮助3倍于现在的零售商享受到更便捷的仓储服务。”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