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工业互联网腾飞了么?上至决策层,下至产业链参与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从2013年的工业云平台建设,到2016年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测试,2018年的工业互联网迎来又一波热潮,印证其已经进入探索关键期。
11月23日,2018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在广州举行,华为公司副总裁、云BU总裁郑叶来发表题为《携手共赢,使能智慧工业》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华为云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以及华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实践。
1765年,英格兰西北部的Lancashire,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无意中发明的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也让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开始过渡,更为人所熟知的是詹姆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的百年光景,直接以蒸汽时代命名。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电力和内燃机为代表的诸多技术革新催生了工业史上第一条生产线的形成,电气时代宣告到来;20世纪后半叶,电子和IT技术的普及加速了工业自动化的实现。
而今,工业站在了新的时代风口,过往的工业进程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从三次工业时代的周期可以看出,后一个工业时代所需的技术要素酝酿时间总比前一个少。一方面,技术含金量在提高,蒸汽机、内燃机乃至机械自动化技术很难再让工业发生大的变革,云计算、大数据、AI、IoT成为新的使能技术。
另一方面,正如郑叶来所述,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而不是互联网。历次技术的迭代作用于工业,带来的是工业时代变革,倘若不能给现有工业以本质创新力,难言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
郑叶来还提到,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了一个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连接的、新型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就像“互联网+”与“+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更近于“工业+互联网”,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IoT等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工业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分支,互联网仅仅是工具而已。郑叶来也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手段不是目的,重点在于解决客户的实际问题。
华为认为,工业互联网有三大核心要素、四大使能技术。三大核心要素是数据、模型、服务,而云计算、大数据、AI、IoT则构成工业互联网的四大使能技术。
三个核心要素中,数据是基础、模型是关键、服务是目的。工业互联网的全链条也围绕此展开:工业数据将作为新的生产力要素基础,首先通过IoT技术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然后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人机物的可视化,再基于AI、大数据技术构建模型,提供服务,优化制造资源配置效率,赋予工业互联网的四种新模式——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智能化生产与维护。
格局未定
雷锋网了解到,据IDC预测,2020 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规模将达到 1275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4.7%。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专家也表示,2017 年到 2019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年均增长约为 18%,预计 2020 年将达到万亿元规模。
相较于摆在眼前不远处的万亿级别市场,工业互联网还正处于格局未定的探索期和规模化扩张阶段。
雷锋网获悉,华为开疆扩土的“利器”是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围绕工业企业所看重的数据、模型和服务三个关键核心,架构起连接平台、使能平台和应用平台三个子平台,从而赋能各行业平台迈向智能化。
连接平台:完成工业设备和高价值工业产品的接入,实现本地化的数据采集、过滤、清洗,通过云边协同完成模型和规则下发,实现边缘智能;
使能平台:通过工业云基础平台以及工业智能,为行业应用提供使能组件,包含基础设施资源池、工业微服务组件库、工业智能服务组件等;
应用平台:以使能平台为基础,构建工业各领域应用,赋能各行业子平台,如石化、钢铁、机器人、汽车等行业平台等。
工业领域企业模式千差万别,技术能力不一而足,有的还停留在打通网络连接的程度,有的已经着手建立行业平台,有的则需要更高智能化的定制服务。华为的优势就在于此,以平台为中心上下延伸,为处于不同层次的工业企业提供相匹配的工业互联网能力。
另外,华为本身就是一家工业企业,比如华为手机生产线已经实现较高的智能化,通信设备更是有三十多年的生产经验,基于华为三十多年的技术实力对外输出,覆盖工业互联网的各个环节,华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潜力也在不断释出。
郑叶来表示,华为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是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面向工业企业提供的完整的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场景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的构建中,华为采用了开放合作的策略。华为聚焦“联接+云+EI”提供使能平台FusionPlant,合作伙伴聚焦行业平台、行业know-how和行业应用软件及APP。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打造有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云是业内最早声明“三不”原则的公有云厂商,“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其实是华为“自绑手脚”,给自己留下的只有技术变现一条路,最贴切的形容就是华为是“数据的旁观者”。
深入到工业互联网领域,传统工业企业对于自己的数据珍而重之,但是要解决工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就必然要深入到工业场景去建立数字化模型,链接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核心数据,输出能解决工业痛点的服务能力,这就要求华为做“工业互联网的实践者”。
对此,郑叶来提出了几点思考:
明确数据主权,目的要纯粹;
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和保护商业机密,让人要放心;
实事求是的宣传功效,解决客户实际问题;
坚持开放的平台,积极汲取产业界先进的工具和能力。
熟悉华为云或者熟悉郑叶来的人可能知道,这是华为云的调性。华为把客户知识产权保护放在首位。华为云将对数据的保护技术与措施迁移到工业领域之时,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有增无减的数据敬畏之心。
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是工业企业的核心命脉,工业企业既有利用AI等技术创建工业知识图谱的需求,同时更担心自身核心机密的安全,企业在左右摇摆,这就要求相关厂商首先要有能力且自我约束保护好工业企业的机密,多方面解决企业上云后顾之忧,其次才是发挥工业企业知识的最大价值。
“一定要明确知识产权和保护商业机密,让人家放心,这点做不到,谁愿意和你玩呢,谁敢和你玩呢,又怎么能放心呢”,郑叶来代表华为云表了态。
工业互联网的场景分散,缺乏杀手锏级应用,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演进,中国总体工业互联网水平与起步较早的国外企业仍有差距,言而总之,尽管工业互联网潜力巨大,但仍需脚踏实地,当下阶段相关厂商需要解决客户实际问题,实事求是的宣传功效。
在笔者看来,处于新生期的工业互联网已经有了炒作的苗头,当厂商执迷于造概念和作秀,产业价值肯定不会输送至工业企业,相关厂商最需要做的是脱虚向实,解决工业场景实际问题,而不是造概念和作秀。
回到平台能力,大大小小的平台在工业互联网领域林立而起,这往往意味着大浪淘沙的前奏,毕竟工业互联网仍处于发展初期,想要掘金其中的不会少。但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平台只有聚成生态,才能成就更大的市场,生旦净末丑共同配合,才能唱出一出好戏。
雷锋网认为,工业互联网是新的工业基础设施,而不只是一两个技术,对于华为来说,其涉足工业互联网的产业要素已然够多,不同行业经验也在逐渐积累,全栈全场景的技术创新完备,如何融合重整打造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产品与能力,提升工业企业的运营能力、产品与服务能力、开发新商业模式等是其取胜之匙。
工业时代的每次更迭,不仅意味着颠覆,更代表着机会。
相关文章:
浙江工业互联网“1+N”平台体系发布 阿里云如何做平台的平台?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