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张驰
发送

0

马斯克最疯狂的公司Neurallink,它要定义未来人类

本文作者: 张驰 2017-04-21 18:55
导语:就像特斯拉之于电动汽车一样,脑机接口并非全新的概念,或许现在需要的是像马斯克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把技术和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马斯克最疯狂的公司Neurallink,它要定义未来人类

经过几周的猜测后,关于埃隆·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细节终于被揭示出来了。国外网站Waibuywhy的作者Tim Urban,在经过与马斯克及Neuralink团队数周的采访后,发布了一篇长文,里面的内容难以置信的翔实,对公司和它在人类演变中的地位作了详细报道。以下是雷锋网总结的要点。

未来已来,大脑会增加另外一“层”

根据文章的介绍,目前人类大脑分为两层: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前者用于控制情绪、长期的记忆和行为等;后者处理复杂思想、推理和长期规划。马斯克则希望他的大脑接口成为第三层,对前两者进行补充。

关于这个目标,最奇怪的一点是,马斯克认为我们实际上已经有了第三层,只是没有最好的接口。他如是说: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数字化的第三层,因为我们有计算机有手机有应用程序……我认为,现在人类已经算是“赛博格”(Cybrog)了,只是一般人很难接受这种观点……如果你不带手机出门,其实就像失去四肢一样。我认为,人们已经和他们的手机笔记本,以及各种应用程序融合了。

如此,Neuralink的目标就是消除中间障碍,把我们目前所掌握的力量直接导入大脑中。也就是,不通过手机把想法传达给另一个人(比如给朋友发个微信,说周五晚上聚餐),而是把想法将直接从一个人的大脑转移到另一个。

马斯克认为,我们将能够完全控制这一切。他告诉Urban:“其他人不可能会读取你的想法,除非你愿意。如果你不愿意,那种事就不会发生。这就像你不想说话的话,就不会说话。”

至于实现时间嘛……

Neuralink不会一下子就将你变成一个行走的计算机,雷锋网了解到,它第一个重点发布的产品会更加有针对性。它的第一次飞跃,将是在装有电极的人工耳蜗和视网膜植入物之上,再创建一个可植入的脑机界面,使聋哑人和失明者恢复听觉和视力。马斯克称,

我们的目标是在大约四年内,将某些东西推向市场,帮助患有严重脑损伤的人(如中风,癌症病变,先天性疾病患者)。

就像SpaceX早期通过为国际空间站实施运输任务以获得可重复使用火箭的研究资金,以及特斯拉通过早期车辆的收入资助电池研究一样,为疾病患者服务也能让Neuralink的脑机接口技术得到证明,并获得一定的研究资金。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让人们通过心灵感应的方式,传达内心想法呢,马斯克乐观的预计“大概要8到10年的时间”,他同时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批准,以及在患者身上的具体效果如何。

好在,有一群非常聪明的人在帮助马斯克实现梦想。

他表示,在确定8位和他一起在Neuralink塑造人类未来的专家前,他约见了1000多人。他还称,集结这么一支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需要找到能够在跨学科领域工作的人,这些领域包括了脑外科和微观电子学等。

他找到的团队成员都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巨星,背景中的关键词都是MIT,杜克大学和IBM,而研究的领域包括神经粉(neural dust,一种如沙粒般大小的感应器,可植入体内,链接人体与电脑,且不需靠电线或电池供电),皮质生理学和人类心理物理学等,一般人可能从没听说过。

这些人同时是工程师,神经外科医生和芯片设计师。如果真有人能把马斯克的愿景变成现实的话,应该就是这类人无疑了。

马斯克最疯狂的公司Neurallink,它要定义未来人类

不过障碍真的很多

上面说到的还只是Neuralink会面临的两个困难而已。对于马斯克这样的人,普通人对创新的预期可能和他不太一样。相比之下,让人类移民火星看起来都比Neural的计划简单。

首先要克服的是工程障碍。

Neurallink必须处理生物相容性,无线传输,能源,以及带宽等问题。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一次把大约200个电极放入一个人的大脑中。雷锋网曾报道,一年以前,西雅图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做了一些实验,他们研究了约一立方毫米空间内的1278个老鼠神经元。但当在谈到脑机接口时,Neuralink团队告诉Urban,他们在考虑“一百万个同时记录的神经元”。你可以感受一下其中的差距。

这样,他们不仅要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大脑能够与许多电极进行有效的沟通,还要克服到底把它们放在哪里这样实际的问题。

工程只是一部分。如马斯克所说,监管部门的批准将是Neuralink技术开发和采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公众对脑机接口一类的担忧,比基因编辑更甚,一般人会怀疑,甚至是恐惧这类技术,不希望自己大脑内被安装一些高科技机器。另一个不是没可能的担心是,这些脑中的计算机很可能被黑客入侵。如果你有看过最近上映的《攻壳机动队》,应该可以理解。

再加上我们对脑部如何运作仍没有完整的理解,你可以想见Neuralink面临的困难有多大。

不过Neuralink的实现也并非不可能。

研究脑机接口并非Neuralink独此一家,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在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雷锋网此前曾报道,Facebook的Building 8部门就在做类似的开发,MIT也在开发用于人脑植入的超细电线。另外,市面上也已经有一些机器人设备,可以帮助瘫痪病人再次恢复行走,帮助有视力障碍者重见光明。

上面这些新技术都在推动脑机接口领域的发展,Neuralink团队应该也能从其他领域的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经验。Tim Urban在采访后说:

“在与Neurallink交流六周后,我确信它在工程难度与想像力上都超越了特斯拉与SpaceX。因为那两家公司重新定义了未来人类会做什么,而Neuralink则是要定义未来人类是什么。”

就像特斯拉之于电动汽车一样,脑机接口并非全新的概念,或许现在需要的是像马斯克这样有远见卓识的人,把技术和认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专业写瞎

不受意识控制地报道那些让人感动的产品技术和事件......zhchsimons@gmail.com ;微信:nksimons;《脑洞》公众号:hackmind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