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提起 CRISPR 技术,我们可能会想到 2018 年饱受争议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打破钱学森记录的华人科学家张锋,当然,还有一场持续多年的专利战。
Science 当地时间 2020 年 9 月 11 日报道称,美国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Patent Trial and Appeal Board,PTAB)裁定,美国布罗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张锋团队对其已获得的 CRISPR 系统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专利拥有“优先权”,同时加州大学团队在 CRISPR 技术一个关键部件的发明上占据优势。
判决中,法院对加州大学团队的称呼是 CVC 团队,原因在于这个团队实际上包含了加州大学(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维也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enna)和科学家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对于判决结果,一直密切关注此案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专利律师 Jacob Sherkow 称,这是 PTAB 的一个重大决定,CVC 团队在这场专利争夺赛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雷锋网注意到了 Bio 生物世界的说法:
由于 CRISPR 基因编辑在疾病治疗和基因改造方面极具前景的应用价值,其在真核细胞(包括人类细胞)中的专利是含金量最高的。
也就是说,虽然 CVC 团队被判定为「技术关键发明者」,但这一轮赢家还是另一边的张锋团队。
实际上,CVC 团队的核心成员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家 Jennifer Doudna 和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 Emmanuelle Charpentier 两位女科学家。
2012 年 8 月,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首次发表论文表明,细菌衍生的 CRISPR 系统可以切断目标 DNA。
7 个月后,张锋团队发表论文称,CRISPR 系统可作为基因组编辑器。
如下图所示,基因编辑技术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已出现,而 CRISPR(全称是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定位是:目前用于基因编辑最有效、最实用、性价比也最高的方法,其突破性可见一斑。
2015 年,Jennifer Doudna 和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凭借此斩获了有着“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
近年来,三位科学家带领的两个团队为推进 CRISPR 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因此三人合称 CRISPR 三巨头。
三巨头当中,张锋对不少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
众多媒体在报道中对张锋的描述都离不开“打破钱学森记录”几个字——在年仅 34 岁之时,张锋晋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School of Science)终身教授,而在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钱学森在 35 岁时晋升为终身教授,并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麻省理工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纪录的保持者。
这位 1982 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11 岁随母亲定居美国爱荷华州得梅因市的华人科学家的履历,可谓非常亮眼:
22 岁获哈佛大学化学与物理学学士学位
27 岁获斯坦福大学化学及生物工程博士学位
31 岁被评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
34 岁成 MIT 终身教授
雷锋网了解到,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神经系统功能与疾病,最著名的成就便是 CRISPR-Cas9 的发展和应用。
另外,张锋本科期间师从曾经的天才神童、显微成像大牛庄小威,读博时师从光遗传学与透明脑技术发明人之一 Karl Deisseroth,而张锋本人也一直被视为是拿诺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开挂人生吧。
就在今年 3 月,由张锋创立的上市基因疗法公司 Editas Medicine 和跨国制药企业 Allergan 共同宣布,该临床试验完成了首例患者体内给药,其疗法 AGN-151587 也是全球首款在患者体内给药的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
2014 年,被称为是技术开拓者的张锋获得了 CRISPR 相关的首个专利,一场专利大战也蓄势待发。
首先要明确的是,CRISPR 专利之争实质上指向了名与利,因为发明者将要获得的不仅是数百万美元,还有可能借此冲刺诺奖。
那么,这场持续了数年的专利大战具体由何而起呢?
按时间顺序来看,2012 年 5 月 25 日 CVC 团队在发表论文之后提交了专利申请。2013 年 12 月 12 日,张锋团队也提交了专利申请——由于该团队参与了「加快审核专利计划」,他们于 2014 年 4 月先行获得专利,而 CVC 团队一直没有获得技术专利。
不仅是时间问题,还有一点关键原因是,尽管最初 CVC 申请的专利试图广泛涵盖这项技术的所有用途,但 CVC 团队并未像张锋团队那样,在最初的论文中展示 CRISPR 在真核细胞内的工作。
这之后,一场被称为“世纪生物技术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回合:2016 年,PTAB 认定真核生物 CRISPR 和 CRISPR 的其他用途是各自独立的发明,应分别由张锋团队和 CVC 团队获得专利。但 CVC 团队对此不满,并联邦法院上诉,但被驳回。
第二回合:PTAB 委员会这一次做了一个更直接的比较,即哪一组能拿出更好的证据证明是自己首次发现了 CRISPR 在真核细胞中起作用。最终 PTAB 的裁决偏向了张锋团队一方。
这之后,CVC 团队被要求在听证会上提供更多证据,以便证明该团队率先发现了 CRISPR 在真核细胞中起作用。
正如 Bio 生物世界报道所说,“如果说 CVC 团队发现了一座金矿,那么张锋就是最先找到了金矿中的金子。按照学术界谁先发现就归谁的惯例,CRISPR/Cas9 的发现是一笔糊涂账”。
一名英国专利律师 Catherine Coombs 表示:
为了确定谁是首个发明的人,听证会时至今日一直在进行。
Catherine Coombs 也指出,美国和欧洲的法律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欧洲 CVC 获将占上风。
但目前来看,张锋团队占了上风,其实不少法律界旁观者都希望二者达成和解,但可能性预计很小。
至此,专利大战是否就此告一段落,答案当然是“否”,就像 Science 在其报道中的说法——最新一轮 CRISPR 专利之战显然已经有了胜出者,但博弈还在继续。
引用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sn4TLq8tPFd5bz8hNE9jwQ
https://www.broadinstitute.org/files/shared/osap/pdf/US8697359.pdf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