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业界 正文
发私信给吕倩
发送

0

“排喜茶”这股潮流终于要蔓延至北京了

本文作者: 吕倩 2017-06-26 08:41
导语:国产茶饮品牌在创新性与国际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月25日,远洋国际A座,一场喜茶进京前的分享会,现场提供的是咖啡、橙汁、京A,并没有当家产品喜茶。

主要原因可能是,半个多月后,“排喜茶”这件事,就要发展到北京了。

1、

喜茶,即新茶饮品牌HEYTEA,在布局广州,上海之后,7月在北京将分别于三里屯太古里以及朝阳大悦城开启新店。根据规划,预计2017年底,喜茶全国门店规模将从目前的50家增至100家。

历史维度上,喜茶成立于2012年,最早在广东省江门市开设第一家门店,创始人聂云宸在创办喜茶之前,曾创业手机店,也在科技网站爱范儿写过科技博客。喜茶最初起名“皇茶”,后因商标问题于2016年初改名为喜茶。2016年8月,喜茶获得IDG资本以及投资人何伯权超过1亿元的A轮融资。

与其说“喜茶”火,不如说是“排喜茶”这件事火。有人调侃,作为90后,如果没有经历过“排喜茶”,直接将你pass出潮流人群。

所谓“排喜茶”,即几十人、从店门口排起,蜿蜒漫长的队伍,耗费半小时到两三小时不等,只为购买一杯网红喜茶。这样高调的购买场景,自然引发消费人群对产品的好奇,以及质疑。

最直接的,就是喜茶雇人排队这件事情。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向雷锋网表示,喜茶一直耗费成本与黄牛党在做斗争,“甚至有些黄牛党与店员发生肢体冲突。”在他看来,“排队是成长过程中的阵痛。”他对雷锋网表示,从感性上来讲,看到这么多人排队购买喜茶,当然值得开心;但从理性层面来说,过多人排队会增大门店运营压力。

喜茶并非从最开始就吸引那么多人购买的。

从江门小巷做起的喜茶,最开始无人光顾、后来每天2、30元的营业额,“那个年代、那种小地方,没有营销,就是靠产品、靠口碑。”从江门几款反应不错的产品、到靠近江南小镇的新店、再到中山新店,从广州、到深圳、到东莞,靠着人群流动带动口碑传播。

店面开到上海后,上海本地美食账号写了几篇评测文章,又引发一轮口碑高潮。直到目前,上海也只有三家喜茶店面,这也是每家都会有很长排队人流的主要原因。以星巴克为例,去年公司在美国新开884家门店,总数超过16,000。在中国,星巴克每15个小时就新开一家门店。

雷军在3月初的一次内部讨论中曾说过:“小米头五年总缺货,外界说我们是饥饿营销,后来我终于明白,所谓供不应求,就是交付有问题。”对此,聂云宸对雷锋网表示,喜茶店内提供50个左右的取号圆盘,覆盖范围仅限店内,到号震动提醒;团队同时也在开发后台小程序,取号之后可外出逛街,通过移动端实时跟进单号状态。

总之,聂云宸表示,下单越多越快,后台运营的压力也就越大。

这中间就发生一件喜茶主观拒绝大订单的事。

“排喜茶”这股潮流终于要蔓延至北京了

2、

话说上海有家名为“1公里代购”的公司,喜茶下单量惊人,是用于员工内部享用还是高价转手卖出不得而知,总之平添喜茶后台巨大工作压力,同时许多到店顾客也失去购得饮品的机会。喜茶暴怒,与之争吵起来,巧合的是,两家中间有个共同的投资方,共同的投后夹在中间做和事老。三周之后,喜茶方面表示,看在投资方的面子上,只给“1公里代购”公司每天120杯的限量,且派一个合伙人亲自盯着这件事。只要系统一提示订单量到了120杯,他就在群里@代购公司的CEO与运营关闭系统。

从这个逻辑上讲,这也是喜茶为什么不做外卖派送的原因——订单量越大、后台制作速度越慢。聂云宸对雷锋网颇为无奈得讲,曾经与外卖平台合作之后,后台秒速增加近千单,后台制作团队焦头烂额应付线上订单,哪有精力顾及到店顾客。曾有顾客直斥:“我大早上来买喜茶,你就告诉我没货了,你们这饥饿营销也太过分了吧?”喜茶团队哭笑不得,线上订单这条路也就此作罢。

在喜茶的具体运作上,一方面,公司坚持直营路线,IDG资本合伙人连盟表示看好喜茶坚决做直营的模式:“中国市场很大,食品类、尤其是饮料类很容易走样,直营店的好处当然是易管控,坏处当然是扩张速度慢,当市场出现火热和巨大的需求的时候,就给造假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喜茶从产业链源头——茶园,便积极掌控。做直营连锁茶饮品牌,必须保证口味的稳定性,而这点就非常依赖于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以及规模所带来的议价权。目前喜茶的 50 多家门店每月约用掉 20 吨的茶叶。

喜茶深入上游茶产地,对一些茶的种植以及土壤进行改造,聂云宸表示:“通过更深入的掌控供应链,例如茶叶的匹配或者是根据需求去培养品种,形成品牌壁垒,这也喜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

茶饮品类上,火起来的,并非只有喜茶一家。

天图资本投资的奈雪、京东投资的因味茶、丰瑞资本投资的关茶、美亚投资的一点点,以及IDG所投的喜茶,均昭示着茶饮文化在国内的崛起,融资金额超过13亿元。这些茶饮品牌统一被对比的,是星巴克。

推动美国消费升级的,是“战后婴儿”的一代。他们在1950年代出生,经历嬉皮士的洗礼,在他们30岁成为消费主力之时,出现了苹果、微软,以及星巴克。那个时代的美国、美国当时的时势,成就了星巴克。

如今,就国内来讲,新生代助力消费端崛起,同时决定产业结构。消费升级带动整个茶饮市场复兴,目前,中国整体的茶叶市场近 3000 亿人民币,茶饮市场规模在 756 亿人民币左右。发现这片待开垦新兴市场的并非只有国内茶饮企业。去年8月,星巴克在中国推出茶饮品牌Teavana旗下产品。星巴克方面人士表示,冰摇桃桃绿茶与冰摇柚柚蜂蜜红茶是专为中国人研制的两款茶饮,但遗憾的是,市场成效并不显著。

实际上,聂云宸也表示,并无意与星巴克对标。就目前新兴茶饮项目来讲,当前最重要的,是妥善处理好产品质量、供应链问题、企业内部管理与开店速度之间的平衡,尽量减少品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让星巴克投资者一直备受鼓舞的,是其不间断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固守陈规、坐等前景变暗。而对于国内茶饮品牌,包括聂云宸在洗澡间隙想到的“红玉”“金凤”作为茶饮名字,搭配奈雪茶出售的软欧包等,都还远远不够,国产茶饮品牌在创新性与国际化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分享:
相关文章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