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锋网产业组
2020年,当谈起物联网,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作为被公认的下一个时代标识符,物联网一直都是巨头厂商必争之地,各大科技巨头、互联网巨头、家电巨头每年也都会针对这一领域进行战略调整、业务部署,这也自然成为每年物联网领域一个个重要的风向标。
雷锋网特别在这一年关时节,对阿里、百度、腾讯、华为、京东、小米、海尔、美的这八家各领域头部代表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关键事件进行梳理,以此见证这不平凡的一年,见证这不平凡的时代。
天猫精灵是阿里旗下针对消费物联网较为明确的业务部署,今年年初(1月1日),天猫精灵进行了一次业务调整,从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独立”出来,成为独立事业部:
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由阿里云IoT负责人库伟负责;
天猫精灵原业务负责人陈丽娟(浅雪)将带领人工智能实验室其余业务加入阿里云智能,并负责产品解决方案和大网站事业部,推动并建立云智能to B产品体系。
雷锋网在年初也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详细解读,认为,库伟接任天猫精灵总经理,标志着阿里IoT体系进一步向云靠拢。
随后,天猫精灵陆续在4月、5月对外官宣“阿里云IoT和天猫精灵正式资源整合”、“投入亿级资源开启「精灵伙伴计划」,一年打造百款千万级智能新品”、“投入百亿进行内容和服务生态补贴”。
7月8日,阿里云IoT、天猫精灵再次共同宣布联合成立AIoT创新中心,此次成立的AIoT创新中心设立了三大创新实验室、一个质量监控中心,同时启动城市和产业带的实验基地规划。
针对家电产业带布局,库伟特别提到:
这两年来,我们合作了浙江慈溪的家电产业带、浙江嵊州厨电产业带、福建福安按摩器材产业带,以及广东中山家电照明产业带,结合国潮趋势,我们和合作伙伴共同定义和打造国货精品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在消费物联网商业模式仍不明确的今天,「家电产业带」其实是天猫精灵基于阿里自身基因优势在消费物联网领域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如今也成为天猫精灵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不过,天猫精灵虽然经历了人事变动、与阿里云IoT资源整合,却并没有在组织架构上直接并入阿里云IoT,而仍是以独立事业部存在,这或将是留给2021年的未完待续。
从产业视角来看,小度在百度业务体系中的权重要高于天猫精灵在阿里业务体系中的权重。
也正是权重更高的小度,在2020年官宣完成独立融资,并有了一个更适合在科创板上市的硬核名字——小度科技。
9月30日,百度宣布旗下智能生活事业群组(SLG)业务完成了独立融资协议的签署。据官方信息显示,本轮融资由百度资本、CPE战略领投,IDG资本跟投。
小度科技在此次融资后,投后估值达约200亿元。不过,官方信息也特别提到,融资完成后,百度公司对小度科技仍然拥有绝对控制权。
大公司内部很多创新业务都是集团一步一步孵化出来后,最终走向了市场,这样的操作在科技行业中并不少见,京东数科是如此、蚂蚁金服也是如此。
当谈及这一事件对小度的影响时,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景鲲谈到:
融资估值会经过一系列考量,包括集团前期的投入、(产品)未来的市场增量、管理者的预期……,我觉得未来小度整个规模会比现在大很多倍,现在真的只是先走出第一步——先在资本结构有一个新的变化。而在引入外部股东后,外部资本给了我们很多判断和视角,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将这个市场做大。
独立融资后的小度科技对外发布了第一个战略——「一屋一屏」。
不过,相对于这一战略而言,行业更关注的是小度科技在此前后发布的199元的小度智能耳机。
对于首次下场做智能耳机的小度科技而言,在今年一年里面临着重重考验。一方面,小度智能耳机意外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以至于在产品发布后遇到了产能跟不上销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新产品也因“播放卡顿”、“不够智能”等问题被不少用户吐槽,这些用户反馈的问题也成为下一代产品升级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此外,雷锋网也注意到,2020年是小度科技强调AI助手“破圈”的一年,这是小度科技在AI助手商业模式上的又一次尝试,与此同时,阿里、京东也在做着同样的尝试。
2019年,腾讯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包括物联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等几乎物联网领域全套基础设施的对外公开部署。
腾讯仍不免要在2020年这一年里继续小步快跑,对物联网平台的架构体系继续进行完善。
在今年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官宣对物联网平台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腾讯云IoT平台通过对微信支付、微保、微众、腾讯健康、QQ音乐、腾讯云等资源能力的整合,构建了基于腾讯整体生态的IoT平台服务,开始面向消费、教育、政务等领域进行产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连连今年也再次进行了品牌升级,并对外官宣明年发布企业版。
在今年的腾讯云IoT生态峰会上,腾讯还对外发布了一款物联网卡,取名为云兔。
据腾讯官方介绍称,云兔物联网卡和普通手机卡兼容,SDK用来控制状态和感知、判断网络质量,通过将三大运营商网络互为备份、从三大运营商网络中选择最优网络实现设备联网。据腾讯云测试数据显示,通过云兔进行网络选优连接的可靠性达到99.999%。
在物联网这条赛道上,腾讯继续小步快跑,在消费物联网领域通过连接微信生态,以此构建自己独有的物联网版图。
2020年,华为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尤其智能手机业务市场份额下降、11月官宣出售荣耀,更是备受行业关注。
也是各种因素使然,华为在物联网,尤其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领域开始加码、发力。
首先,华为鸿蒙系统升级到了2.0版本。虽说华为在今年12月16日正式面向开发者发布了鸿蒙OS 2.0手机Beta版本,但其实更值得关注的还是鸿蒙OS在华为物联网生态中的价值。
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此前表示,鸿蒙OS是为了IoT而设计,而以鸿蒙OS为基础的IoT市场的发展空间,足以养活超过10个华为这样体量的大公司。
据华为官方信息显示,今年已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等品牌设备搭载鸿蒙OS,华为在2021年的目标是覆盖40+主流品牌,实现超1亿台设备搭载。
在智能硬件方面,华为在今年发布了多款智慧屏产品,包括高端产品智慧屏X系列产品、更高性价比的智慧屏S系列产品(3299元起售),以及首款企业智慧屏、首款车载智慧屏。
此外,华为基于自己的通信基因,在物联网标准协议方面也在持续输出,包括参与OLA联盟、重构家庭总线——PLC-IoT家庭总线。
就智能家居而言,华为在前不久特别以「全屋智能及智慧屏」为主题召开了一场年底发布会,会上, 余承东透露,华为已经开始联合地产厂商、家装渠道提供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并表示:
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将在明年3月正式商用,我们的目标是将全屋智能带入每一个智能家庭。
京东的物联网生意可能不是最大的,平台整合却是相对更彻底。
2019年12月6日,京东集团正式宣布设立京东云与AI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人工智能、IoT三大事业部的架构与职责,由京东集团副总裁周伯文担任负责人。
2020年3月,京东云与AI事业部正式将原京东云、京东物联、京东人工智能三个品牌统一为「京东智联云」品牌,并于2020年3月5日正式启用。
在这两次针对组织、品牌整合的背后,是京东在包括IoT在内的业务上的一次重新梳理。
在这一年,京东IoT完成了To B、To C底层物联网平台的整合,京东完成了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业务整合,在经过2019、2020年的B端项目实践、需求输入,经过不断调整后,逐渐形成了面向项目交付、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并开始在家居、地产、工业、园区等B端领域开始输出整体解决方案。
就在昨天(12月30日),据京东官方消息称,经董事会授权推进,京东集团拟将旗下云与AI业务整合到京东数科,以实现在科技板块的一体化协同。
这意味着经过一系列人才、组织、架构调整的IoT业务也将随云与AI事业部一并整合到京东数科业务体系中。
「消费物联网+产业物联网」已经讲了很多年,「双轮驱动」也不再是什么新鲜战略,不过对于京东IoT而言,商业模式却因此前一系列调整逐渐清晰。
2020年,“智联云”成为京东留给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的符号,而在融入京东数科后将面临的再次架构调整、组织协同、业务梳理,甚至一同筹备上市,也成为明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智能家居之于小米,有点像智能手机之于苹果的意义。
所以,回看小米2020年针对物联网、尤其针对智能家居领域的部署,无论是在企业架构调整上,还是在产品、技术发布上,都多到不胜枚举。
从企业架构调整上来看,小米在今年先后成立了可穿戴事业部、软件与体验部、业务中台部,整合了互联网业务部;从产品发布上来看,小米发布了透明电视、MACE Micro、小爱同学5.0升级为“智能生活助手”……
不过,雷锋网认为,今年小米面向物联网领域的战略部署最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两件事: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智能工厂开工。
Vela是小米今年在MIDC 2020上正式对外公布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是一款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
简单来说,小米Vela对标的是阿里的AliOS、华为的LiteOS(后并入鸿蒙OS)、腾讯的TencentOS tiny等物联网操作系统,也是小米在物联网时代参与大型会战的一款必备的基础产品。
据小米官方介绍称,小米Vela系统已经支持小米IoT模组,目前也在开发智能音箱、运动手环/手表应用所需要的软件框架和组件,逐步在其他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上落地。
至于小米的智能工厂,是新的小米模式——「互联网+制造」产物。
据官方介绍称,小米智能工厂中除了贴片机之外,其它绝大部分生产设备采用的都是小米自研的设备;一期工厂中除了上下料外,实现了全部智能化,一期自动化率达到63%,年底对整机组装和包装环节优化后,自动化率提升至75%。
同样是在MIDC 2020上,小米智能工厂的三年规划和整体规划图也被和盘托出:
2019年,进行自动化建设,通过机器人与自动化建设替代人工;
2020年,进行网络化建设,通过全面网络化进行数据采集和应用;
2021年,进行智能化建设,实现基于数据和知识的智能决策。
这次,小米这条鲶鱼游到了制造业中。
海尔2020年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儿是,再上市。
2019年12月26日,张瑞敏亲自主持海尔年会(海尔35周年创业纪念活动),并在大会上官宣海尔第六次战略转型,这次战略转型被浓缩为四个字——「生态品牌」。
为此,海尔在2020年发布了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并开始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拓展「海尔001号店」。
不过,真正贯穿海尔2020年的,其实是此前分属海尔智家、海尔电器的家电业务的整合。
12月23日,海尔智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A+D+H”三地上市公司。
与此同时,海尔电器成为海尔智家的全资子公司,海尔也将完成家电业务的整合,在公司治理上,将减少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减少内部组织冗余,降本增效。
在海尔电器私有化、内部架构调整、第六次战略转型后,“二合一”的海尔智家也将能够更好地面对与美的、格力在白电三巨头在家电智能化升级之战,面对家电市场的重新洗牌。
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在当天的上市仪式上也特别指出,“作为国内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业,海尔的目标是成为第一家物联网化上市公司。”
美的在2020年的一家大事儿是,中央空调事业部的调整。
11月13日,美的官宣「中央空调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暖通与楼宇事业部」。
作为美的的核心业务,暖通空调业务占据了美的集团营收的43%(数据来源:2019年美的集团财报),在空调业务中,中央空调业务占比一直相对较小,不过这并不影响美的对架构调整、业务整合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寄予厚望。
据官方表述,这一调整意味着该事业部两方面的改变:
在组织架构上,暖通与楼宇事业部成为与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机器人与自动化事业部、数字化创新业务并列的五大业务板块之一;
在业务结构上,由原来的单一暖通产品供应商转型为楼宇建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体产品覆盖暖通空调、电梯、楼宇自控软件和建筑弱电等综合集成解决方案。
美的在暖通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9年。早在2009年,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为行业提供暖通行业解决方案,相关业务也在随后展开。
美的中央空调事业部更名之前,经历了7月To C零售业务的剥离,8月美控智慧建筑有限公司的成立,以及对菱王电梯的收购,最终成型的美的暖通与楼宇事业部也将整合菱王调替相关业务,对外输出智慧楼宇解决方案。
据美的官方信息显示,美的暖通楼宇相关业务此前已经参建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雄安高铁站、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场馆、2016年里约奥运会场馆、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阿联酋Dalma Mall 购物中心等地标性建筑。
显然,在智慧社区、智慧楼宇、智慧城市的大势之下,家电业务之外,美的也有了更多打算。
回过头看,2020年转瞬即逝,也是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物联网对各行各业、对人类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有了更深刻的影响,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企业也在这一年里继续匆匆急行。
相关文章: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