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GAIR 2020 | 雷峰网
0
本文作者: 王德清 | 2020-08-13 14:07 | 专题:CCF-GAIR 2020 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 |
智慧城市的建设历来不乏争议伴随。即使在最火热的时候,智慧城市也是一边被质疑,一边快速建设。2020年,新冠疫情和新基建两者合力给智慧城市按下了蓄力键,蓄力之后,智慧城市已有提速迹象显现。
2020年8月9日全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峰会(CCF-GAIR 2020)的【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来自学术界,产业界的6位嘉宾从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数字孪生、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智能物流机器人实践应用等方面共同探讨城市在新基建浪潮下的新问题新思路。
作为中国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前沿科技活动,CCF-GAIR 2020 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雷锋网联合承办,鹏城实验室、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
从 2016 年的学产结合,2017年的产业落地,2018年的垂直细分,2019年的人工智能 40 周年,峰会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跨界最广的学术、工业和投资平台。
以下为【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上嘉宾的重要分享,雷锋网产业组做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大国大城》中提到“大国需要大城”,大城市群主导着世界的经济,智慧城市是人类面临城市发展问题提出的新发展思路,本质是提升和改善城市生活品质,让城市回归“初心” 。
郭仁忠院士团队,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贺彪认为,城市有三个空间:
物理空间,人们生活的空间。
社会空间,政府管理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它是人文社会的空间。
信息空间,信息化带来的网络虚拟空间
对一个城市做数字孪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底板,其路径可分为三个方面:
按照三元空间理论,捕获三个空间相应实体、相应活动、相应规律产生的数据,将其归纳为城市基础的时空数据;
第二个是社会空间技术,主要是城市管理对象数据;
第三个是城市运行状态的感知数据,现在城市中有大量的物联网传感器,可以捕捉这个城市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将这些数据捕捉之后,可以生成数字化城市。
在此基础上,贺彪表示智慧城市操作系统是横贯整个三元空间,能将三元空间中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汇集管理的,为政府、百姓提供统一接口。
从技术架构上,分为三层:
感知层,主要是物理设备,依赖于传感器和互联网的一些东西。
数据层,将数据汇聚起来,形成统一的数据底线,建立平台,提供应用支撑。
数据层+平台层,包括城市规划、建造、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最后才是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用户。
同时,贺彪指出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应该有如下的核心特征:
数据应该是对象化的组织。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可视化的能力。
城市操作系统应该有海量多元数据的接入与管理能力,城市操作系统应该具备海量时空数据的并行处理能力。
郭仁忠院士团队认为:基于地理信息的技术构建虚拟城市环境,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形成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基于这个大数据平台支撑多元的智慧化应用,是可行的技术路径,深圳市目前就是在这样的思路下进行实践探索。
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担任院长。以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利用智能感知和高效处理技术,开展智慧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基础理论、创新方法、技术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在智慧城市领域,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一直走在智慧城市的前沿。在CCF-GAIR 2019 其团队就带来了智慧城市领域前沿观点。
“无论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孔子的《礼记》,还是古希伯来先知,都提出来了未来大同世界,怎么让人和社会融为一体。”
郑志彬表示,未来城市的发展一定是新的科技和传统的城市发展有机的融合到一起,真正的去打造一个混合功能的生命体。国内的头部企业,如阿里也提出对城市生命体融合应用,让城市更加会思考;腾讯也认为,城市应该像生命体一样协同、融合、实现整体的智能。
作为华为全球智慧城市总架构师,发改委数字中国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郑志彬从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已达7年之久,现兼任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专家组委员,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电子政务和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此次也是郑志彬博士第二次在CCF-GAIR会议上带来其最新观点。
郑志彬认为,智慧城市未来不可变化的方向,就是如何真正的把城市这个生命有机体打造好。因此应该体系化的建设城市的眼、手、经脉、大脑。
城市的大脑: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是智慧城市的大脑,作为智慧城市的运行监测中心、指挥中心、分析决策中心和事件管理中心
城市的眼睛:机器视觉是智慧城市的眼睛,通过视频、传感等敏锐感知物理城市的发展变化,获取无处不在的城市数据。
城市的经脉:云网是支撑智慧城市的经脉(神经系统)。统筹基础的云网设施,支撑智慧城市应用的开发建设和持续迭代优化。
城市的血液:数据是智慧城市的血液,血液的流动连接大脑、手脚,表现为数据的联通,支撑业务的跨部门协同。
城市的手脚:城市各行各业的应用,构建城市的惠民服务、城市治理、产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应用体系。
基于如何打造城市有机生命体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华为提出了1+1+N+X体系,即一个城市数字化底座;一个城市智慧大脑(IOC);垂直领域应用(N);跨领域应用(X)。
郑志彬说道:“去年我在这个会上提出的是‘1+1+N’体系,但只有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应用才是智慧的,所以在今年我们在架构中加入了X,未来面向场景应用,一定要考虑X的场景,让多部门的数据面向一些城市治理的场景、城市应用中发挥作用。”
“每个地方上线健康码的难度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深刻体会。对城市而言,上线健康码有两个要求:一是具有好的基础设施,第二个是是否能面对大规模使用健康码,产生的高并发的问题,很多城市被这两点困住了。”
“城市构建基础设施什么是关键?我们觉得核心是数据。”阿里云副总裁、数据智能总裁曾震宇在演讲中表示到:“城市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但目前这些数据散布在各个地方,数据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其实潜力有待挖掘。”
曾震宇是阿里云数据智能与产业AI结合的先行者、探路者和领航人,曾担任阿里巴巴大数据开发平台研发负责人。领导阿里云城市大脑、工业大脑等多个数据智能产品,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曾任职微软首席研发主管,负责大数据及商业智能部门研发,支持微软全球企业级客户以及数亿消费级客户。
曾震宇表示城市的数据要真正起到作用,要形成从感知到认知到决策的闭环,并不完全是说数据拷贝在一起了之后数据自然而然发挥作用,数据一定要进行充分融合,因此阿里云提出城市大脑。把阿里云强大的云计算能力和城市的数据相结合,把城市的数据真正转变为城市重要的生产要素,把各种物理空间和各个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汇聚融合,构建一个城市新的基础设施。
而城市大脑的核心在于其数据中台,城市数据中台有两个特点: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加工和建模处理的能力。
曾震宇表示,基于城市数据中台,阿里云所构建的城市大脑正与场景结合:
城市数字基因:对城市的基因是否了解,决定了是否能有效运行这个城市。把城市物理空间和数据进行充分融合之后,就构成了一个城市的数字化基因。
通过这个城市的数字化基因,一方面可以知道城市现在遇到怎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针对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可以把信息用到城市生命早期,在规划阶段判断是否合理,土地资源是否配置合理,公共服务是否配置合理,周边环境资源是否配置合理,这对城市数据中台底层的物理空间而言非常重要。
城市数字孪生:把城市物理空间构建好了之后,可以构建城市的三维空间,这是静的数据所产生的。但城市还有大量的动态数据,这些数据是能够被感知到,进入到城市数据孪生当中的。有了城市数字孪生之后,可以把数字孪生世界当中实时的运行状况搬到需要做推演的环境当中,而以前的推演是根据人工经验,根据采样数据判断。
业务创新:在城市事件预警以及多方联动处置中,通过城市大脑构建协同的平台,这个协同的平台可以由以前静态生成防控预案的方式变成动态生成防控的预案,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对城市发生的事件第一时间进行预测。其次,一旦事件发生了相关部门可以提前感知,让城市的反应程度更高,让协同更加高效,各个部门可以在城市大脑上进行相应的协同。
数字政府的建设就是围绕着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推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数字广东公司作为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的技术能力支撑者,提出了3+3+3的建设模式,即打造3大平台(政务云平台、政务大数据中心、公共支撑平台);提供3大应用(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面向3个对象(老百姓、企业、公务员)。
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编制的《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20)》显示,广东在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指数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这是广东去年跃居全国第一后,再次获得这一殊荣。
数字广东公司联席CTO杜葵提出,数字政府涉及到方方面面,政务服务是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元素,数字政府的改革建设也是重点围绕着政务服务的能力提升来进行推进的。
2018年,处于系统化建设的步骤,,服务事项上网、政务服务门户、最多跑一次等等的系统。
2019年,国务院推出了好差评的评价,服务化的概念被凸显出来。
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大部分的城市提出了免证办、秒批、秒办、不见面审批。将各个系统、数据要够连接起来,能够最终为办成一件事提供助力。
2021年,政务服务会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数据、系统的互联、跨领域、跨部门的建设,打造智能化的服务。
此外数字广东公司也设计了数字政府的技术架构,共分为5层。
第一层:基础设施,包括云、网、数据、区块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二层是数据服务层,打造数据中台,通过数据库的汇聚、治理工作,形成数据的能力;
第三层是应用支撑,公共支撑平台,为各个业务系统打造一个基本的业务支撑的能力。比如说统一认证、电子证照、支付、地图、物流、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等支撑性的系统和组件;
第四层是应用层:各个行业的专业的应用,包括跨行业的应用,让各个行业的专业公司、专业团队做好专业的事情。
第五层是门户层:以统一的门户为群众提供统一的服务。
在最后,杜葵表示数字政府建设是一个庞大工程,一家企业不可能完成数字政府建设的所有工作,需要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生态圈,通过生态圈的建设来共同支撑数字政府的建设。
“新基建是国家明确要投入的数万亿市场,智慧城市从全球范围来看,每年都在以两位数的增速进行增长,全球来说这是万亿市场,在中国市场也是几千亿,我们是否参与其中?这是两个天量的市场,我们怎么实现叠加效应?怎么做这个事,从哪着手?现在的智慧城市叫新型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基建应该是息息相关的关系,有哪些可以着手的?”
在演讲伊始,东华云和智慧城市董事长兼CEO郭浩哲就提出了这些问题。在郭浩哲看来,从订单结构着手,务实地去看如何设计一个和新基建相关的智慧城市的订单结构,才是这个阶段要做的最重要的工作。
“我们的行业天花板已经被打破,在2019年大家可以看到,居然有24亿的单体订单,也有10亿、8亿、5亿的,从这个订单结构来看,单体订单成为一种趋势,也代表着中国交付设计一体化的订单结构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郭浩哲认为,2020年是中国科技届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原来的生态系统再一次被打破,从以海外技术为主,到以中国产业互联网公司为龙头。
在这两个背景下,是否融入到这个生态系统里了,是否在这个新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决定着一些公司未来是怎样发展的可能性。
在演讲的最后,郭浩哲表示,目前最确定的市场就是新基建的市场。而此结论得出的依据则是东华智慧城市团队上半年的业绩增长超过了2019年全年的160%。
智慧城市的基础单元就是智慧社区,而打造智慧社区,实现家庭智能化、公区安防智能化、生活服务智能化、出行智能化是四个核心需求。在“生活服务智能化”中,社区入户的末端配送一直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痛点,哈奇智能则通过智能物流机器人提供了末端的配送能力。
哈奇智能室外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杨洁明表示,“智慧社区”的无人配送,必然要打通社区的三道门:社区的大门、单元楼宇的消防门、电梯门。
哈奇是如何应用物流机器人完成末端配送?杨洁明对此作出了解释:
哈奇智能首先保证了物流机器人从室外到室内全路段的通行能力,通过全驱全向的独立悬挂底盘,通过FPGA控制平台,保证机器人在转向、给油门时候的精度。为了提高这种复杂情况下的定位精度,hachi delight在设计上基于轮速里程计、贯导、视觉系统和雷达等多个传感器,摆脱了单一传感器的局限性,进一步保障了机器人在复杂路况下的定位误差和精度。
网络环境方面,hachi delight实现了对社区楼层网络的全覆盖,面向社区的智能设备,哈奇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标准协议,采用混合模式,既满足边缘计算的存储需求,也充分考虑了5G高带宽网络条件下,智能设备大量数据传输和低延时的设备控制需要。
安全方面,为了确保机器人的生产安全、启动安全和支付安全,hachi delight的核心模块采用了TrustZone等芯片级安全技术;此外还接入标准安全协议,将社区内跟机器人联动的相关设备接入VLAN,增加验证安全机制,防止不必要的数据和信息广播等数据外传。
从底层的硬件平台到上层的云平台、到应用管理平台、数据中台再到服务能力、可视化能力,智慧城市技术矩阵的稳定性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基石。随着应用的不断开发,人们也体验到了智慧城市建设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性。
但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在今年,疫情、洪水对城市造成严重影响、国家提出新基建等复杂环境、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本届「智慧城市新基建专场」所探讨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智慧城市工程逻辑、城市有机生命体的建设、城市大脑、数字政府、数字孪生、物流机器人在智慧社区中的无人配送等应用和技术,深度的剖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趋势,也为新基建浪潮下的智慧城市提供了新思路。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