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就像当年的互联网巨头们一样,今天的AI诸雄们也一直在保持饥渴,寻找一个又一个的“香饽饽”。
过去一年,如果一定要梳理出AI领域音量最高的落地细分市场,那么非“机场”莫属。商汤、云从、依图、云天励飞、平安、百度,越来越多的AI头部企业都盯上了这片热土。
尤其是百度,在他们最新的AI体系中,还专门成立了“智慧机场业务部”。
先来谈谈何为智慧机场,今天的智慧机场建设,总体遵循三个一:
“一张脸走遍机场”。特点是“集成”,从购票开始,到值机、贵宾室、登机口,还有远机位的摆渡车上,都能实现刷脸,这样就实现了全流程的刷脸登机且安全可控。
“一张网智能体验”。这张网就是联通运营、同时还包括智能服务信息推送的服务网。
“一颗芯行李管控”。这颗芯是指行李中带有RFID芯片的电子墨水行李牌,能对行李进行全程管控。
三个一的落地实践从某种程度上的确革新了传统行业的作业流程。
与此同时,智慧机场的建设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单论市场规模,机场相比其他大部分市场似乎都不占优。
一个并非纯粹市场驱动力的细分得不能再细分的行业,为什么忽然就成了AI时代的香饽饽?成了AI公司对外宣传的重点?
在雷锋网AI掘金志看来,主要有两大原因:
彼得·维斯特巴卡(Peter Vesterbacka)是爆款游戏《愤怒的小鸟》的联合创始人。此前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开发游戏和创业过程中的两条心得:
一、创业需要长时间积淀,然后找到合适的时间。
二、创业需要挑‘难’的事去做。
做难的事,第一要有门槛,第二要能真正创造很大的价值。这里的“难”,并非步履维艰,而是在创业之初就设定的一个伟大目标,然后通过最小阻力的路径去实现它。
这件事如果做成了,能催生根本性的变革,而不仅仅是对现状做小小的提升。
再看智慧机场,有业内人士提到:
“不同于其他任何城市级细分场景,智慧机场的技术实践要比想象中难上几个维度。”
智慧机场建设通常分为三大部分:视频监控,门禁、报警。
在视频监控领域,目前中国厂商的产品傲视全球;而在门禁、报警这两块,中外之间的差距还难以抹平;同时由于智慧机场相关方案大多由国外顶级机构设计,他们对可靠性与服务能力比较看重。
综合以上两点,可以发现一个现象:
视频监控产品外,目前中国大多机场所使用的门禁和报警产品,大部分还是外资产品。
谈完内部玩家构成,再来看看智慧机场建设本身所存难点:
机场安防系统的建设,关注的目标大体涵括三类:飞机(航空器)、人(旅客、工作人员)和车(社会车辆、相关作业车辆)。
目前机场安防主要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首先所有大小的机场需要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和管理平台等多个(子)系统的复杂协作。
但现实不是这样,如今各大机场安防系统基本都是分期建设,各个安防子系统基本是各自为政。包括视频系统、门禁系统、报警系统、卡口系统、停车场系统等系统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管理员需要登录多个系统进行操作,系统之间无法进行应急联动。
2、2016年国家颁布了《反恐法》规定了在机场中视频监控系统的要求,即视频监控高清化1080P、无盲点、存储90天。
目前国内在14年之前建设完成的机场,CCTV系统基本都还是以模拟系统为主,这些视频无法满足《反恐法》的要求,对发生事件后的录像追查,智能化分析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3、机场的各种区域,包括码头区,停车场,办公区,货运区,前台区,飞行区,机库,周边地区等,每个都是垂直管理系统。由于这些区域的特殊性、人员和货物大量进出的复杂性,控制风险的因素太多。
一来机场是仅存不多的可以让中外技术、产品同台竞技的舞台;二来智慧机场建设难度不小。
有挑战就有机会,有机会就有市场。而在这个市场中,最终胜出的玩家,可以称之为优中选优,能为后期渠道拓展、品牌升级起到事半功倍的竞争效果。
一直以来,不少AI安防从业者都曾提到,安防是个“小”市场,碎片化严重,从满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开发响应、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
但他们也均不否认:
安防同时也是个“大”市场,这里机会无限,玩家不断涌入,撑起万亿市场规模。
未来,这个AI大市场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机会体”。
第一大“机会体”无疑还是公安头部市场,这其中战略优先级最高的莫属雪亮工程带来的大量刚需,2018年,雪亮工程项目已经达到百亿级的市场规模。
但这块蛋糕除了产品丰富、工程实施能力强的大厂商外,其他中小型玩家并不那么容易吃到。
举例来说,公安领域的采购,通常要经过严苛的筛选,然后开展招投标工作。价值几亿的大单,通常需要几期来完成,每期完成人脸布控、大数据、视频结构化等不同项目,而第一期更多是试用、对项目效果的检验。
公安领域的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回款也就较慢,因而,很多企业收回款及现金流的周转成为问题,也加大了项目承接的风险。
而AI初创企业,通常承担技术或服务器等产品提供商的角色,可以在集成商或安防老牌企业拿下的标中分得一杯羹。
第二大“机会体”可以称之为安防民用市场,涉及到智慧机场,智慧园区、智慧工地、智慧校园等细分领域。
细分领域的壁垒,则体现在各个场景不同,都需要专业的平台,里面的玩家也各有不同。
以社区领域为例,这一领域的龙头包括冠林、立林、安居宝等传统厂商;近年来如万科等地产企业,也在形成自己的平台,利用自有优势打造智慧社区;海康等安防企业则涉足门禁、物业管理、楼宇对讲、车牌识别等业务。其中海康来势凶猛,为加快布局,近年来收购了多家公司。
而AI初创公司,想要跨入这一领域,需要面对的则是来自运营模式和细分场景本身需求的壁垒。
第三大“机会体”则是纯民用市场。相对于公安和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纯民用市场显然“故事性”更少。
在这个圈子里,企业PK的是性价比和品牌,相对来说,是个慢活,更考验企业的长久和耐心。
每个“机会体”都有自身的规则所在:
公安领域拼的是技术和服务,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大;民用细分场景,拼运营模式和对细分场景的了解;纯民用市场,拼的则是品牌和性价比。
对于大部分AI公司来说,包括智慧机场在内的第二、第三大机会体机会更加多元。
一来利于技术品牌打造;二来利于业务渠道拓展。
同时,这几年我国机场数量不断增加,自2010年的175个增加到了2018年的235个。2018年中国民航运输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2.65亿人次,同比增长10.2%,不断增长的旅客数量以及旅客对于体验感的追求都将为智慧机场的建设提供动力。
可以合理推测,“智慧机场”这块蛋糕,未来想吃的玩家会越来越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民航未来转型升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但这一过程不是水到渠成、躺着就能实现的。
智慧之路,还需继续求索。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