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峰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智慧交通 正文
发私信给余快
发送

0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本文作者: 余快 2021-07-24 11:17
导语:中国五大最有潜力的智能交通城市暗自较劲。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阿里云16.5亿联合体再中标智慧高速项目;

百度再获近亿元重庆永川区智慧交通试点项目(一期);

乌蒙云大数据产业1.7亿元中标贵州省毕节智慧交通(一期);

达实智能签订价值3.11亿元深圳地铁智慧交通项目;

......

今年以来,超亿元的智慧交通项目中标消息不停叮叮作响,单一季度,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千万项目市场也同比增长近7成。

去年的战绩同样不俗。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城市智能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32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66.58亿。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不含公路信息化)市场规模约为296.12亿,项目数1400个。

自2019年的“交通强国”战略以来,中国智慧交通的车轮转速持续加快。

2020年,27个省、市以及6家企业、1家高校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全部公开,智慧交通、智慧高速、TOCC等频频成为政策关键词之一。

新基建强力输血,十四五规划重磅来袭,地方政策出台,行业规划落地,中国智慧交通的新图景徐徐展开。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3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超1300亿元。有分析机构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万亿级。

千亿市场中,赛道热闹不已,市场主导的城市主角们,也一个个闪亮登场。

基于此,本文梳理出目前中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城市排头兵,从五座城市的智能交通发展脉络、最新进展中,一窥中国智能交通产业的整体面貌。

深圳:智能交通尖子生,打造深圳样本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全国第一。

是的,2020年,广东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总长度连续七年排名全国第一。

1989年到2020年,从0到10000公里,广袤的南粤大地上,高速公路气贯长虹。

在智能交通项目上,2018年,广东同样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最大的项目在深圳。

"深圳是中国目前最具创新能力的城市,没有之一!"

这是经济学家、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在某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深圳的肯定评价。

现实中的深圳也确实如同上述赞誉所说的一样,不但孕育了华为、腾讯、平安、恒大、正威、大疆、比亚迪这样的世界级公司,同时还是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国第一、智慧城市发展指数中国第一。

这座创新之城,也是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之一。

在2003年到2008年间,深圳一步一个脚印建设了深圳城市交通仿真系统SUTSS一期工程、二期工程。2011年,更是率先在大运会车辆管理上进行RFID电子标识应用。

智能停车上也勇于尝鲜,2014年开始就推出有泊位自动感知、移动互联及大数据应用等技术的智能停车平台。

2015年,市交通运输局构建了覆盖多种交通方式的视频联网监控系统。

2017年,深圳交警与华为联合打造城市交通大脑。

深圳围绕智能交通大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核心技术,在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三方面下功夫。

当年,深圳交警从全球三百多个领先城市中脱颖而出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博览会唯一一个的平安城市大奖。

2019年,双方将“城市交通大脑”升级为“鹏城交通智能体”,在“全市智能灯控一张网、人工智能辅助执法、提升大数据打击效率”核心方向中,深圳违章图片识别效率提升10倍,套牌、假牌、报废、多次违法车辆在深圳道路已基本绝迹。

今年的十四五规划中,深圳更是为智慧交通设立了六大任务:

打造畅通双循环的全球交通战略枢纽;建设高效集约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共建品质宜行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构建多网融合的品质公交服务体系;打造数字驱动的智慧交通新基建样板;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新标杆。

7月19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深圳市交通综合治理2021年工作计划》,透露今年将主要实施26项行动523个具体工程项目,进一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政策层面的扶持之外,深圳市在基础设施上也持续超前投入,其中最典型就是5G网络的铺设。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智慧交通最核心的能力之一是感知,5G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性,可以让城市内遍布的摄像头、传感器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实时传输到城市大脑中,而这可以让交通管理者,实时监测城市交通的运行情况,有效降低城市交通的拥堵。

要知道早在2019年,深圳就开始积极搭建5G行业应用试验网络,将车路协同场景的网络性能验证提到了"优先级"。

就在我们在其他城市苦寻5G信号而不得时,深圳在2020年8月就已经建成超过4.6万个5G基站,实现了全市5G基础设施全覆盖,深圳也因此成为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5G基站密度全球第一。

这样的技术环境放在全国可以说是独一份,在此基础上,深圳建设了大量多功能智能杆,作为智能网联重要入口,这些多功能智能杆除了打造5G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市政等30多种场景应用,还为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服务。

在公共交通方面,深圳通过建设公交专用道体系、制定“快-干-支”三层次公交线网功能划分、推出二维码扫码支付以及推出公众交通出行信息服手机应用等举措,缩短交通出行时间,进一步缓解拥堵问题。

在管理方面,深圳实行“大交通”管理模式,采用“管理职能于协调职能并重”的管理体系,实行“决策——执行——服务”的三级管理体制,条状管理和块状管理相结合,减少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如今,深圳智能交通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技术应用层面,都已经走到国内前列,并且孕育了一大批AI公司和互联网企业。深圳交通创新被称之为智慧交通“深圳模式”,并且该模式已向异地输出。

杭州:从起步晚到全国翘楚,智能交通的杭州路径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杭州称得上智慧交通的后起之秀。

一是起步较晚,二是非试点城市,没有国家政策上的先天优势。

但如今的杭州,在政府与企业奋进下,已成为长三角数一数二的智能交通之城。

杭州的崛起与本土的企业紧密相连。

2006年, 杭州市率先在全国开通了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1号线,采用的是银江股份的BRT信号优先系统。

期间的杭州逐步小跑,2009年,杭州市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一期)示范工程正式开建;2012年,成为“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之一。

转折始于2016年,阿里云提出ET城市大脑的概念。

这一年,杭州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主要由阿里和海康威视负责承建,以交通为突破口,将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数据化,连接散落在城市各个单元的数据资源,打通“神经网络”。

受益于“城市大脑”,杭州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依据公开的城市季度报告,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从2016年第5名下降到第57名。

此后,杭州“城市大脑”不断开拓应用新领域,除了交通、消防之外,还在征信系统、市容市政管理、旅游交通等多方面进行应用尝试。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的展厅

杭州通过城市大脑汇聚起了城市交通管理、公共服务、运营商的海量数据,在历史上首次实现了城市数据的汇聚、融合、计算,甚至数出每时每刻跑在路上的车辆数,改变了传统用静态的机动车保有量来制定交通政策的方式,缓解了交通工程数十年未曾突破的问题。

“城市大脑,是杭州为世界做的探索。”阿里云之父王坚曾说。

曾经,杭州市政府联合阿里云等企业,代表中国城市为世界作探索。今天,杭州的经验正在辐射国内外。

杭州正走出一条杭州路径。

“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斥资2万亿元投入综合交通投资,将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左右交通圈”。

交通强市、交通强省,拭目以待。

武汉:老牌交通枢纽,“九省通衢”功力深厚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2020年6月初,疫情后武汉公共交通全面重启。

彼时全市地铁全线日均客流一度高达150万左右乘次,公交客流量更是自恢复运营以来首次突破100万。

这座千万级人口的“热干面”之都又见熙来攘往的早高峰客流,“九省通衢”开始重振往日的热情与活力。

集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于一体,武汉是中国少有的“水陆空”全栈交通枢纽。

当信息化时代来临,武汉敏锐地探测到需求,并在2003年,在汉口中心区域建立了交通控制系统,该系统涵盖信号控制、视频监控、LED交通信息发布引导牌等。

三年后,武汉再次斥资近八千万,启动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项目,两年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果然,两年后的2009年,经历过6年交通信息化建设初体验的武汉,发布了《武汉市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了武汉ITS发展规划,明确了ITS发展方向和总体构架。

此后多年,武汉智能交通多次升级,大小迭代。

在智能化时代来临之际,把握了时代脉搏的武汉再次出击。

以交管为例,2018年,在以效果为导向目标下,武汉市交管局成立了安全运维监管中心,将所有的交通设施进行统一运维、统一监管,通过打造集约化、标准化的外场运维,构建一体化运维模式,提高运维管理效率。

张开怀抱,与互联网及AI公司合作,率先引入视频监控、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来实现对交通情况的实时掌控,同时建立起对应的调度系统。

如今,武汉正加大“水陆空”交通势能,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完全覆盖汉江水域、航道、岸线、船舶的海事智能监管服务网络体系,构建充分适应未来航道建设、养护、应急、管理的智慧监管运行系统。未来,汉江水路“万物互联”感知网络将统一汇聚各类视频资源,提升汉江“视觉感知”能力。

在智能汽车领域,早在2016年,武汉就欲建智能汽车智慧交通示范区,这一愿望在自动驾驶浪潮翻滚的今天得以实现。

2021年,武汉又建成我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计划开放测试道路159公里,全域覆盖“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可实现远程驾驶及车路协同。

同时,武汉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正加紧建设,以基地为焦点,中国车谷已聚集几十家自动驾驶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圈”显现雏形。

武汉的转型升级在路上,智慧交通也亟待走出野蛮地带。武汉,将一仗接着一仗打。

北京:率先入局,推九大领域66项场景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北京,这座世界超大城市之一、超2000万常驻人口的城市,出行需求之旺盛,交通压力之大,让人戏称首都的堵车称为“首堵”。

同时,北京特殊的城市地位,让其在智能交通探索上一直担任冲锋者的角色。

1996年,北京首都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与美国Amtech公司在首都机场高速公路做的ETC实验,这是国内最早的一次ETC试点。

1998年之前,北京智能交通可以说是“一穷二白”。1998年,为迎接申办奥运会的大考,北京交管局开始规划设计“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为核心、科技信息化工程为重点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科技工程”。

2003年,北京市通过交通体制上升级,在原有交管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交通委员会,将原交管局、市政管委及公安部的部分路政管理职能一同合并至交委会,由交委会负责整个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

这一动作效果显著,此后的6年,北京陆续建立起统一的交通信息化网络、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数据库等智能交通工程。

如今,北京新的十四五规划将推动智慧交通场景应用创新,推进九大领域66项智慧交通重点应用场景建设,建设“智慧交通数据云脑”等。

同时,高德地图显示,北京市交通健康指数已连续4年同比变好。

在自动驾驶示范区上,北京也领衔一方。

截至2020年底,北京共认定封闭试验场地4个,仿真测试平台1个,可充分满足自动驾驶企业测试与研发需求。同时,在海淀、顺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共4个区县开放了200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合计699.58公里。

北京已累计为百度、小马智行等14家自动驾驶企业87辆车发放一般性道路测试牌照,测试里程超200万公里。其中,载人测试里程超过102万公里。

据悉,北京还将推进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

北京还孵化了一大批诸如千方科技、易华录、ETCP等智能交通企业,这些企业的市场总规模居中国前列。

得益于首都交通建设,北京智能交通产业起步早,加之北京智能交通企业自身的努力,使北京智能交通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成为影响中国ITS的力量。

上海:首批试点城市,智能交通三步走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作为首批科技部确定的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示范工程试点城市,上海是整个华东地区的核心:

一方面承接着数千万常住人口,一方面是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大量的常住人口及流动人口带来对交通出行的巨大需求,让上海早早踏上了的交通智能化建设之路。

交通基础设施投入是上海交通领先的底气。

据前瞻经济学人数据,2019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全国第一,达801公里,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第一位。此外,2018年上海市公路建设投资强度位列第二,公路交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较高。

倚借连续多年雄踞全国GDP第一,上海经济实力雄厚,在城市科研投入上强度傲人。

2019年上海市R&D经费投入1524.6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4.00%,排名仅次于北京市的6.31%,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3%)1.77个百分点,这为城市智慧交通创新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过去20年,上海是全国电子车牌最早应用的城市,也是国内最大的区域联网不停车收费(ETC)的城市。

上海市一直是推动智慧交通发展的“先锋”,其智能交通建设主要分3个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2002年,项目不多,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以及城市交通信控等少数领域。

2002年至2010年,借助世博会契机,上海市于2002年开展了“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应用试点示范工程”项目,随后于2006年成立交通信息中心,建成了交通信号控制自适应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2010年至今,基本建成上海市交通信息整合共享与发布服务平台,开始运用AI、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新技术,建设“交通大脑”,实现交管的数字化转型。

截至目前,上海基本形成了针对不同路网交通特征,应用出租车GPS信息、SCATS系统、牌照识别、微波等多种技术手段,分别采集快速路、地面道路和干线公路等道路交通实时信息,通过对这些动态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交通实时运行状态的发布。

除了传统大型智能交通项目建设以外,上海吸收新产品与新技术能力全国首屈一指。

当下上海已经聚齐了各种汽车势力:智能电动汽车的开创者特斯拉、上海本土传统汽车巨头上汽、国内新造车四小龙之二蔚来汽车全球总部和威马汽车总部,更有科技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结合的衍生品牌智己汽车,还有从地产跨界到汽车的华人运通,几波势力,你尚未唱罢我便登场。

据悉,上海计划形成3家左右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水平具国内领先水平的整车企业,各关键技术领域有2家以上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零部件头部企业,智能网联整车产量超过100万辆。上海在智能汽车产业方面的野心可见一斑。

总结

智能交通,是智能城市的重要落子。

交通强国、新基建等政策的驱动下,交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变得炙手可热。

数字中国的发令枪响已然升空,十四五开局之年,智慧交通开启新赛季。

各大城市纷纷在智能交通的政策、产业、资金投入上拿出最大的决心和诚意,迎阵智能交通新基建,让其到来变得有迹可循。

如何将智能交通一步步照进现实,则是离不开玩家们的加码与投入。

企业“头号玩家”们的积极响应,各大城市争奇斗艳,在新基建的智能交通之战鏖战中,智慧交通将融入触达千家万户的时代洪流。

我们也相信,未来的智能交通,一定是多强争霸的盛世。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雷峰网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十四五」开局之年,智能交通「五城」争霸

分享:
相关文章

未来城市主编

关注智能汽车相关的一切,欢迎交流 | 微信:Yukuaikuaier
当月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请填写申请人资料
姓名
电话
邮箱
微信号
作品链接
个人简介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验证邮箱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请验证您的邮箱
立即验证
完善账号信息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设置密码以方便用邮箱登录
立即设置 以后再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