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30
初闻汪峰要做耳机,质疑来自明星做电子产品大都不了了之甚至贻笑大方,原因则被认为“隔行如隔山”或者“明星效应”无法持久。除此,想来做一款好的电子产品本身就很难。
回归初心,我们来看一看汪峰到底拿出了怎样一款产品吧。
10月11日,耳机品牌FIIL在北京举行了线下交流品鉴会,提供红色、蓝绿色、银色三种颜色的耳机进行现场体验,董事长汪峰、CEO彭锦洲、CTO邬宁等核心创始人齐聚,经过佩戴与交流后,雷锋网编辑对这款耳机有了初步的认知。
FIIL耳机的耳壳与外头梁采用哑光喷漆,长度可调节,采用全包耳封闭式设计,并具备降噪功能,采用单边走线的设计,插孔设置在右侧,使用3.5mm标准接口,与耳机主题配色一致,线材内置多功能麦克风线控,可搭配手机使用。
活动现场设有盲听环节,对标市面上较为热销的Beats Studio和森海塞尔MOMENTUM i,盲听时记者并不知晓三款耳机的品牌、型号,提供自带的播放设备和曲目后,由工作人员一一操作进行对比,13人盲听下来,最终FIIL耳机排名第一,森海塞尔次之,雷锋网编辑也将头把交椅给了FIIL。
就体验来看,FIIL耳机的高频略显刺激,中频明亮,通透度高;低频处理的也很干净;降噪效果满足日常使用,总体来说是一款不错的耳机。盲听的其他两款耳机售价都在两千元以上,不知FIIL耳机最终定价几何。
记者又在现场对耳机发烧友及业内KOL进行了随机访问,有发烧友表示,如果售价在1000--2000之间,算是“良心产品”了;部分女性听众表示外观有待提升、耳机过沉等;也有发烧友认为这款耳机是“超预期”的。
前华为荣耀二号人物彭锦洲带队,缤特力任职十年的邬宁加入负责耳机的研发与制造,为这款新兴耳机做了背书,那么,处于风口浪尖的董事长汪峰呢?他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的商业逻辑又是什么?
从左至右依次为彭锦洲、汪峰、邬宁
如果将外观、音质、智能三个因素进行排序,汪峰说他现阶段会把音质排在第一位,有这么多双眼睛在盯着他,他要做出一款具备“好声音”的耳机,那评判“好声音”的标准是什么?汪峰认为是大众。
普通受众接触到的耳机很多,他们可能不会很专业的大谈特谈中低频、明亮度,就会说“好”“凑合”“不行”,但这里面已经代表了太多的东西。(不愧是摇滚歌手中的流行歌手!)
“长按三下能体验降噪效果”,一入场,汪峰就对一位仍在体验耳机的发烧友进行了提示;采访伊始,他还追问记者喜欢哪个颜色的耳机,并告知那个觉得耳机略沉的女孩,20号的发布会还将发布其他耳机产品,保证她能发现适合自己的产品……
汪峰为FIIL投了几百万美元,占股近4成,负责管理及产品方向的把控,以上种种细节,也能看出他对产品颇为上心。
FIIL的声音是我来掌控的,我希望它能真实地还原你所听到的东西,不要在某一个频段方面过度渲染,非常漂亮非常饱满地展现你所听到的东西。
FIIL的外观设计也是我挑选的,从300多个颜色中反复筛选,直到满意为止。
FIIL耳机曝光之初,“中国版Beats”、“走小米模式”这种说法不绝于耳,言谈间,汪峰直言, FIIL与Beats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音乐家发起制造的产品,除此之外,并无交集。
这样的宣传我觉得是不对的,听完之后我很生气。
小米这两个品牌的策略在当时都是极具成功的,FIIL之前,所有的高质量耳机品牌都是老师,但将来投放到市场上,竞争是实打实的。
想必这些描述都是当时的营销策略,现在产品初成,汪峰又颇为满意, “梦想导师”想必是要叫板国际品牌了。
实现汪峰产品设想的便是邬宁以及他的研发团队。邬宁声学专业出身,此前效力缤特力近十年,去年下半年带领二十多人的硬件研发团队落地苏州,负责耳机的电子系统、嵌入式软件、音频系统、结构系统、模具及供应商、质量把关等方面,他坦言,耳机研发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于汪峰的苛刻。
“我们经常因为汪峰的一个想法上的改动,进行动辄十天半个月的调整、研发。”邬宁如是说。(确定不是在黑老板么?)
2014年,汪峰鸟巢音乐会开创了演唱会线上付费直播的先例, 除了获得2000多万下下门票收入,还获得300万线上收入,初步显现了他的商业头脑。此次涉足耳机领域,他也带来了一连串的愿景,坦诚的有些“心急”。
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头机”,恨不得具备五六十种功能,我认为耳机目前还不需要集成太多功能,这个要跟随耳机行业、智能穿戴整体的发展水平来走。
待FIIL产品成熟起来,“汪峰”这个标签会逐渐淡化,我的底线是,没有我这个标签大家依然这可这个品牌。
在这种语境下,汪峰透露此次FIIL耳机发布会也将发布无线蓝牙款耳机,且搭载多种智能操作。想要打造一个大众耳机品牌,想必FIIL也不会只做这一款产品,甚至不会只做耳机,就当然也不能过渡消费“汪峰”。当然,彭锦洲表示FIIL现阶段还是会做好耳机,之后考虑其他3C产品。
此外,音乐人出身,汪峰也希望在内容方面发力。他告诉雷锋网编辑,这几日他有在考虑一种“颠覆中国音乐产业”的商业模式,使得音乐人能够获得几乎全部的作品收入;听众也能第一时间听到最多的新鲜音乐,并形成良心循环,自建平台、与其他流媒体合作、签约音乐合伙人等等
流媒体现在在手机里面,耳机插在手机里,未来会不会流媒体直接嵌入到耳机里面,这时候它们是一种什么关系?这时候的产业链是怎样的?这时候版权的兑现方式又是怎样的?
听完记者表示还有些云山雾罩,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基于开放平台,音乐人、唱片公司、硬件厂商、用户终端四方的多点分成模式。用户买到的音频产品会包含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如果真正实现,FIIL耳机会加入到其中。
记者手札:文章开头提及,做一款好的产品本身就很难,中国耳机市场的容量一年约200亿人民币,其中入耳式基本上沦入手机的配件市场,头戴式和耳塞式则两级分化,大部分利润都被国外品牌商拿走。Beats、森海塞尔、AKG、铁三角、拜亚动力占据高端前几名,而国产耳机品牌靠低端化存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做出产品只是第一步,民族品牌也好,音乐产业链也罢,都非朝夕之作。
不过一番交流下来,汪峰“谈梦想”的范儿仍在,但产品经理”的属性也很浓,言谈间不乏灼见,成功勾起了记者的好奇心,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汪峰真的做出了一款被大众认可的耳机,我们倒也乐见其成。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