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0
长久以来,ADAS/AD 领域一直以国际零部件巨头占主导地位。
2020 年新车前向 ADAS/AD 市场,电装、博世、大陆、安波福、采埃孚五家巨头累计份额超 90%;而 Mobileye 的视觉方案在 2019 年就覆盖了全球超过 300 个车型。
相比起步早、资源多的国际巨头,国内 ADAS/AD 玩家的产品落地现阶段多集中在自主品牌,想要打入海外或合资车企供应链并非易事。
但最近,这个赛道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昨天,魔视智能(以下简称"魔视")和与赛灵思联合宣布,双方正合作推出一款面向汽车市场的解决方案,并且正在与多家美系、欧系和日系车企以及全球 Tier1 洽谈合作。
魔视 CEO 虞正华告诉新智驾:
这是赛灵思首次与中国企业联合发布全球性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也是中国智能驾驶算法公司首次向国际芯片平台提供 IP 授权并在全球联合推广。
基于这样的合作形式,中国智能驾驶算法进军海外市场或许有了更多可能。
具体来说,双方本次的合作的解决方案能够将赛灵思车规级 Zynq® 片上系统平台与魔视智能的卷积神经网络 IP 相结合,专门用于前视摄像头系统的车辆感知与控制。
基于 800 万像素的前视摄像头,该方案可覆盖车道保持辅助( LKA )、自动紧急制动( AEB )以及自适应巡航控制( ACC )等常见的智能驾驶功能。
不过,800 万的分辨率意味着算法要处理更多数据、面临更大挑战,但虞正华似乎对这套方案充满信心,他说道:
我们 800 万摄像头的视场角是 120 度,探测距离最远可以到 300 米,加上一些侧向传感器还可以实现 L2+ 的行车功能。另外,我们很快还将把自动泊车、自主代客泊车功能增加进去,实现行泊一体的高级别智能驾驶功能。
更重要的是,本次的合作将为魔视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新智驾了解到,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各地对 ADAS/AD 应用的重视度日益增加,甚至是提升到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
比如,中国 C-NCAP、欧盟 NCAP、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欧洲最新的一般安全法规(GSR)等,均针对 LKA、AEB 等功能提出了强制安装时间表。
前段时间,欧盟委员会还通过了一项立法,要求 2022 年 7 月 6 日起,在欧盟销售的新车都必须配备 ISA 系统(对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提醒或限制)。
得益于各国法规的推动,ADAS/AD 前视摄像头市场在 2020 年 2025 年有望实现年均 20% 的高速增长,并在 2025 年达到 24 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规模。
不难看出,海外智能驾驶市场蕴藏着无限的机遇。如果国内车企想要出海,也需要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技术调整——
这也是魔视与赛灵思本次合作的一个重要缘由。
在与新智驾交流的过程中,虞正华提到:
本次与赛灵思合作的解决方案支持 2022 版欧洲新车评估计划( NCAP )要求所需的一系列参数。
为了避免算法"水土不服",魔视的测试车辆已经开始在欧洲道路上进行数据采集,包括当地的道路情况以及交通标识等,再通过回流的数据对算法进行训练。其他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当然,算法的落地离不开芯片平台的支持。
汽车市场一直是赛灵思的核心业务之一,目前已经有超过 8000 万颗赛灵思芯片用于 ADAS/AD 落地。仅去年一年,赛灵思在汽车行业的出货量就接近 2000 万片。
"以前我们更多的是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现在是双方结合后的双向销售关系。"虞正华向新智驾透露。
换言之,基于本次的合作,双方的销售渠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互相打通,而魔视也能由此叩开充满想象空间的国际市场的大门。
虞正华介绍说,此次发布的方案已经达到了量产标准,方案一经发布就迅速得到了多家国际厂商的高度认可。魔视智能"走出去"的序曲已经奏响。
一方面是本土品牌要出海。另一方面,海外企业也有要打入中国市场的需求。
数据显示,从 2005 年至 2011 年,中国汽车市场以每年 24% 的速度高速增长,并于 2010 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市场。
有资料显示,智能汽车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预计 2020 年-2025 年国内智能驾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2%,到 2025 年将达到 1320 亿人民币。
眼下,无论是各大车企还是国际 Tier 1 都加大了在中国的投入。尤其是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中国汽车市场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比如,近年来,包括博世、法雷奥、采埃孚等国际巨头纷纷在中国落地本土研发中心,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技术的研发,一改此前核心技术只在其总部所在地部署的传统模式。大陆也在积极整合资源向中国市场倾斜。
然而,对于海外品牌来说,中国的路况、法律法规、以及消费者习惯都与国外十分不同。
而且大部分海外车企以及 Tier 1 的优势在于传统汽车领域,在日新月异的 AI 领域的积累并不多。
对此,虞正华坦言,"如果有具有创新实力的科技公司来帮他们打好产品基础,将会省去不少麻烦,研发周期也会相应缩短。"
或许,这正是魔视和赛灵思可以提供的价值。
双方本次的合作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类似于 Mobileye 的方案。只不过,这种方式更灵活——
赛灵思可提供从 28nm 到 16nm 的 XA Zynq® 各级别 SoC 车规级芯片组,以及 7nm XA VersalTM AI Edge 芯片组;
算法则由魔视提供,不需要芯片做硬件改动就可以实现算法功能的迭代升级与定制化开发,更符合汽车芯片与算法解耦的大趋势,也可以便捷地满足车企以及 Tier 1 对不同成本级别、不同功能级别方案的需求。
据虞正华介绍,为了更好地适配赛灵思的芯片平台,魔视还专门设计了一个 AI 神经网络引擎,可以充分利用 FPGA 的算力来实现计算功能。
比如,能够将 32 比特的信息量压缩至 8 比特甚至是 4 比特,大幅度减少了复杂性。在有效算力得到提升同时,并没有增加成本,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计算。
目前已经与包括比亚迪、吉利、广汽等车企建立了面向量产的合作,并拿下了不少乘用车前装量产订单,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验证。
而且,经过近 6 年的积累,魔视已经形成前装乘用车、前装商用车及后装三大产品线,量产方案覆盖 L1-L4 各级别自动驾驶,能够提供包括自动泊车、代客泊车、AEB 和 TJP 等多种功能。
据了解,双方未来还将进一步联合发布泊车产品。
眼下,国内 ADAS/AD 玩家的落地还多集中在自主汽车品牌。通过本次的深度合作,魔视与赛灵思已经通过各自的业务网络向多家美系、欧系和日系车企和全球 Tier 1 进行了推介,有望率先打入外资或是合资品牌的产业链。
事实上,魔视与赛灵思之间的合作由来已久,而且来之不易。
从创立之初起,魔视就考虑到了自动驾驶芯片的算力、功耗以及成本问题,并定下了 FPGA 的技术路线。而赛灵思正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厂商。
不过当时,市场上尚且没有人将 FPGA 用于汽车行业,赛灵思也拒绝了为魔视团队提供芯片以及技术支持。
但后来,魔视在 2017 年成功做出相关产品并在 2018 年进入量产阶段,并且拿下了国内多家主流车企的前装订单。
在这个过程中,赛灵思也注意到了魔视的成绩,双方开始更深入地接触。
而本次双方联合推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或许也算是赛灵思对魔视战略定力和技术实力最大的认可。
不过,魔视的"引进来,走出去"突围路径只是一个开始,智能驾驶市场或许很快就会发生新的变化。
雷锋网雷锋网雷锋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