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疗科技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飞利浦为什么会在CHINC上发布一个“云PACS”?

作者:李雨晨
2020/09/03 14:17

飞利浦为什么会在CHINC上发布一个“云PACS”?

飞利浦以一种“不寻常”的姿态在CHINC上展示了一把。

在这场医疗信息化的专业性会议上,飞利浦展示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覆盖放射、病理、重症医学等主要科系,针对心脑血管、肿瘤等主要疾病临床诊疗和科研需求。

从今年开始,飞利浦越来越明确自己的定位。

今年2月份,集团CEO Frans van Houten也表态:未来,飞利浦要成为健康技术的领导者。事实上,从2016年起,飞利浦就开始转型“健康科技”,围绕“价值型医疗”推出从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一系列方案。

除此之外,飞利浦在医疗领域也拉起更多的合作伙伴。在过去的几年里,飞利浦进行了19次医疗技术收购,包括2019年收购美国锐珂医疗公司旗下的医疗信息系统业务。这也是近年来医疗信息化规模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一系列的动作,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在擅长的设备端之外,飞利浦正在试图扩大自己的医疗版图。

医院不是一个IT公司

2018年CMEF上,飞利浦与神州医疗联合发布了“神飞云 1.0”,实现“飞利浦星云计算机影像辅助诊断系统”(IntelliSpace Portal)的“云平台”解决方案,改变原来客户必须成套购买的 “单机版”或“企业版”模式,为客户提供基于“云平台”的个性化套餐定制服务。

也就是说,客户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应用需求和预算,选择“飞利浦星云平台”上的相应的应用模块。 

一年之后,仍然是在CMEF上,飞利浦与神州医疗联合发布了“神飞云 2.0”。

神飞云2.0是在1.0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针对肺癌精准早筛早诊这一应用场景,开发而成的一套符合国际标准的集成化整体解决方案,针对肺癌筛查的痛点,为数据采集、图像重建、 影像后处理、结果分析、辅助诊疗等提供全流程服务。

回到这次发布的神飞云3.0新品“云PACS”上来,其发布的缘由是什么?

此前,飞利浦的合作伙伴、神州医疗的相关负责人曾向雷锋网表示,医院本身不是一个IT公司,医院的IT工程师、庞大的IT机房占了医院很大的运营成本。“未来十年内肯定会转变。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将会从本地转到云端。”

就拿PACS来说,传统的购买自建PACS模式会需要固定的资产投入、购买保修、不断的扩展和更新存储。每年系统升级又是一笔投入。同时,自建的模式还需要医院自己建立IT管理团队,这样就造成机房和资源消耗以及潜在的数据迁移风险。

2012年9月,中日友好医院就率先建成了全院级PACS系统,实现影像科室和全院HIS系统的无缝链接。

但是,由于业务的增长,PACS系统也迎来存储瓶颈和数据安全性等难以避免的行业性问题。云PACS这一概念,也迎合了长久迎来影像数据“流转”的痛点,对于打破地域限制和品牌限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特别适合区域和医联体内医学影像的共享。

当然,医院PACS的全面上云,背后也有“医改”的大趋势在推动。

7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强调了2020年下半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包括:“继续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扎实做好健康扶贫”。 

因此,今年下半年,各家医院的工作重点都还是在推进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国家也会重点地给予相应的支持。

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客户对影像的诉求仍然非常明显。

飞利浦大中华区战略大客户高级总监朱晨峰表示,“这也是国家一直在推进影像扶贫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们希望基于飞利浦的技术以及神州医疗云平台大数据,利用神飞云的方案协助基层医疗进行信息化建设。”

三类主要用户对象

据雷锋网了解,飞利浦云PACS服务主要是三类:院内云PACS服务、医联体服务以及数字影像服务。

对于用户而言,神飞云的云PACS的上手难度并不在于产品本身,而是受制于医院本身的信息化程度以及目标诉求以及预算。

本地部署是一种类似于“一锤子买卖”的资产投入,而神飞云的投入可以看作是一种运营成本:在前端是一个前置机的形式,所有的数据运营,数据储存以及数据流转都是通过云端的SAAS服务提供。

从云PCAS的第一类服务来看,在一些单体医院,由于缺少设备,整体的PACS建设程度也比较落后,云端的医疗服务(影像的二维、三维处理以及影像储存PACS的流转)反而是一个更加经济与现实的方式。

而对于一些有独立采购权限的三甲医院而言,国家也在医联体、医共体方面对其“施加压力”。

当然,走云端形式很重要的一点考虑是成本和灵活性。

朱晨峰坦言,此前不管是自有的PACS还是星云工作站,都是需要成套购买。而云服务的模式,可以让医院自己根据科室建设的需求去采购应用,“比如对于科研需求,我们会有CT labor,对于临床有多模态会诊。这就像是手机上的APP,有多少就用多少。”

从第二类服务来看,云PACS的目标是提升急症、复杂疾病的整体诊疗能力。全国有5500多家社区卫生中心以及4000个乡镇工作站,这些承担了“首诊”任务的基层力量如何与大三甲医院进行衔接,是落实分级诊疗政策的重要一环。

因此,为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或医疗机构与医生之间提供跨机构、跨地域的影像协同诊断功能,就成为目前各家厂商发力的一个重点环节。

从第三类服务来看,数字影像服务是使用网络存储、传输查看的数字胶片。

朱晨峰给出了一组数据:医院每月消耗50盒胶片,胶片每张成本约18元,医院胶片成本就达到11.25万元/月,这些成本也是需要患者共同承担的。从成本角度来看,数字胶片也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

据HIT专家网统计,早在2017年,北京市第二医院上线“影像共享平台”,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诊断级影像共享服务的医院。同年,绍兴市人民医院启动“云胶片”项目,每年可为市民节约胶片费用约800万元。

2019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推出区域级“影像云胶片查询服务”,覆盖全市38家市级医院,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和App查看自己在其中任何一家医院的检查影像和报告,还可将影像通过二维码分享给临床医生,减少重复拍片的次数和不必要的就医支出。

因此,为医院或独立医疗机构提供面向患者的影像访问门户,患者可以在院外通过移动设备授权访问自己的影像检查数据,是云PACS的第三大目的。

尤其是从疫情之后,无接触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小趋势,医疗界也越来越认可数字化影像方向。

飞利浦转型的重要一步

医疗行业的一个明确的趋势是:全球医疗机构开始向价值型服务型医疗机构转型,临床医生面临简化数据流程、降低医疗成本等挑战。

回过头来看,神飞云3.0版本中的云PACS,似乎更侧重于底层的数据治理、数据互通。而在此前的版本中,2.0包含了诊断模块的东西。为什么这次将比较偏底层的核心功能点提上日程?

朱晨峰表示,3.0版本中的PACS模块,是神飞云平台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模块。

“为什么重要?是因为它把底层的数据全部打通了,将影像数据与底层数据进行结合,实现整个影像流程的协调和资源共享,否则单独某一方面都不能说是一个端到端的全程解决方案。要实现真正的远程诊断、远程转诊、远程教育或远程工作流的管理,只有在这种真正的图像融合和数据打通的前提下,它才可以做得到。”

近年来,我们能看到器械商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软硬结合。

朱晨峰认为,医疗器械商的软硬结合,本质上是硬件端的同质化竞争。在普惠性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不是简单地将设备降价,而是将医疗服务带给基层医院。

“从硬件到软硬结合。从单纯的设备到整个解决方案的服务体系,它一定是整个行业的大势所趋。”

对于未来云PACS的市场节奏,朱晨峰向雷锋网表示,为了能够尽快地占领市场,团队还没有制定非常具体的阶段性规划。

“我们更像维系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我们认同模块化。飞利浦原本是一个很传统的影像企业、一个传统的设备提供商,如果我们我们基于设备+技术+服务,就可以打通人、设备、数据各个环节的一些壁垒。”

在外界看来,飞利浦一直在寻求转型,并且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将照明业务剥离出去,更多聚焦在健康科技;第二阶段,推出十大解决方案,摆脱“单一设备提供商”的帽子。

而在最新的规划中,飞利浦将会聚焦在后疫情时代的医疗行业布局,在数字化、智能化上进一步发力。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飞利浦为什么会在CHINC上发布一个“云PACS”?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