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金融科技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NEO区块延迟、共识机制去中心化惹质疑,达鸿飞做了如下回应

作者:李秀琴
2018/03/07 18:44

NEO区块延迟、共识机制去中心化惹质疑,达鸿飞做了如下回应

近日,雷锋网·AI金融评论获悉,NEO共识机制dBFT、区块延迟、以及共识节点去中心化等相关问题在网上引起了一番广泛讨论,越来越多的质疑和猜测涌向了这个区块链项目。

事情源于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布的一篇关于NEO的“扒皮贴”。该名网友在举出多项例证之后,认为“NEO的智能合同数目惊人的少”。该网友还进一步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ICO在NEO上进行,该平台的广告表现与其实际表现存在严重分歧。

此前,NEO联合创始人达鸿飞曾声称其平台“每秒钟能支持1000次交易”,该名网友随后举出Red Pulse、Trinity Network Credit等项目在该平台进行ICO时发生的一系列区块延迟的示例,认为NEO区块性能差,并不具备“每秒钟支持1000次交易”的技术特征

还有一些网友“顺腾摸瓜”,在查看NEO白皮书时,发现该平台采用的dBFT共识机制,是“使用代理节点进行dBFT算法决定出票,而代表节点则是通过用户投票选出,但在对dBFT的算法描述中,却缺少关于投票选举的描述”。随后,网友查看NEO的代码,发现“这些代理节点是通过静态选出的,并完全由项目方部署”。根据这一情况,网友认为“NEO其实是条中心化的链”。一些网友甚至担心,“万一这些节点被china政府关闭,NEO可能会是第一个被政府关闭的公链项目”。

部分开发者则表示,NEO的智能合约系统不仅缺乏各种功能,且编码性能很差。

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到,就在几天前,NEO系统曾出现过时长为两小时的阻滞。虽然随即NEO高级研发经理Malcolm Lerider给出解释,称这是因为单个节点的故障导致共识流程陷入僵局。然而,这还是加剧了网友对NEO技术基础的质疑。

NEO区块延迟、共识机制去中心化惹质疑,达鸿飞做了如下回应图:NEO联合创始人、分布科技CEO达鸿飞

如此种种,达鸿飞(也即分布科技CEO)在静观几日后,终于3月6日直面质疑,在NEO官网上发布了一份声明,澄清了目前网友对NEO dBFT共识机制、区块延迟和共识节点去中心化的一些情况。

关于网友针对NEO共识机制的质疑,达鸿飞表示:

dBFT共识机制中,NEO持有人不直接参与共识。共识节点的个数由投票流程决定,为7-1024个不等。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相较去中心化,团队更看重效率。所以,随着NEO核心协议的逐步稳定,NEO持有者有望选出1到几十个共识节点。根据团队预测,2018年该数字将维持在7到13个。

对于近期发生的区块延迟事件,达鸿飞称,真正的原因并非向Malcolm Lerider解释中描述的那样,要复杂的多。他还称:

一到两个共识节点离线或恶意串通并不会引发延迟问题,这次算是NEO p2p协议实现过程中一次鲜有发生的异常情况。

而针对网友对NEO共识节点去中心化的质疑,达鸿飞则表示团队正计划分散共识节点。目前,NEO已经和一些知名机构如荷兰电信集团KPN、中国区块链机构分布式资本/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就测试网或私网进行了合作。它们在未来有很大可能性会被选为主网上的共识节点。

他进一步解释说,NEO理事会一直使用预留的NEO代币来促进开发、回馈社区与建设生态系统,最终所有的NEO代币(治理权),都会发放给社区。区块链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可由任何人验证的技术授权信任,分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目前区块链行业和技术仍不成熟的情况下,NEO还会有其他的考虑和选择。

虽然这番回应看起来直接又具说服力,但只有投资者将达鸿飞的观点真正吸纳并付诸行动,NEO的价值和信誉才不会受到影响。截止目前,NEO的价格一直徘徊在106美元左右,并未看到任何提振的迹象。

据雷锋网·AI金融评论了解,NEO创立于2014年,是一个非盈利的社区化的区块链项目,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身份进行资产数字化,利用智能合约对数字资产进行自动化管理的一种分布式网络。据称,达鸿飞设计NEO是为了对标以太坊。

目前,NEO的市值已经超过了120亿美元,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值排名榜上位列十二。此前,NEO原名为小蚁,为避免与阿里旗下的蚂蚁金服混淆,后更名为NEO。

最后,附达鸿飞回应声明全文:

达鸿飞身为NEO创始人,针对近期网上流传的NEO dBFT共识机制、最近一次区块延迟以及NEO的共识节点去中心化方案的相关问题与疑问给予了答复与说明。


NEO共识机制dBFT的相关事实:

1)dBFT又称委托拜占庭容错。委托意味着NEO(治理币)持有人不直接参与共识,而是通过特殊的投票交易参与共识节点投票选举过程。

2)随着每个区块的生成,选举产生的共识节点基于拜占庭容错算法达成共识。为下一个区块选出的共识节点可以通过已经生成的区块(包括最新生成的区块)中发生的投票交易计算得出。

3)共识节点的个数也通过同样的投票流程决定,可为7-1024个不等。

4)NEO理事会目前管理的NEO份额占NEO总量的50%,这点我们一开始就已经说明清楚,也在白皮书里作了解释。

5)项目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NEO理事会认为较去中心化(有时关乎加密货币政治正确问题)而言,效率更为重要(快速响应与协议升级)。因此我们使用代币和现有的影响力投票选出了7个共识节点,这些共识节点以前由NEO理事会管理。

6)NEO在任意时间都有上百个(乃至上千个)全节点在运作,虽然由于p2p的性质使然导致很难精确计算节点数,但我们很高兴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冗余,而且考虑到所需的相应网络/存储/运算资源,我们也认为更高的冗余度也难以为网络增值。

7)随着NEO核心协议的逐步稳定,我们希望由NEO持有者选出一到几十个共识节点,根据我们的预测,2018年这个数字将维持在7至13个。


近期发生的NEO区块延迟事件的相关事实:

1)尽管Malcolm Lerider是NEO的高级研发经理,但延迟的原因并不像他在Discord上发布的声明中描述的那样。后来他的声明又被错误地当作证据证明1个共识节点故障会导致整个NEO网络崩溃。这种指责可笑且无知,而且可被轻易辟谣。真正的原因要复杂的多,而且我们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且早在这次延迟发生之前就已经在寻找解决方案了。Malcolm还另发了一篇博文解释这个问题,但这篇博客简化了不少技术细节。

https://medium.com/@MalcolmLerider/shoutout-to-take-responsibility-5717dc72367a

2)一至两个共识节点离线或恶意串通并不会引发延迟的问题,因为当共识节点数目为“3f+1”(在NEO区块链中为7)时,dBFT能容忍“f”(在NEO区块链中,f=2)个错误节点。我们非常确信这次区块延迟是NEOp2p协议实现过程中的一次鲜有发生的异常情况:发生意外时,共识节点会暂时与网络断开连接,但很快便会重新连上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发现区块延迟。在延迟发生之前,我们就已经花了好几周的时间在测试网上测试修复程序,并计划于本周部署在主网上。

3)开发软件时,漏洞甚至是严重的漏洞并不罕见。这次事件也确实证明了dBFT的优点,因为相较于活跃性而言,它更看重最终性和一致性,即使p2p协议中存在漏洞并且导致了网络滞后,但我们没有发生共识分叉,而且也不需要逆转任何交易。我们的设计目标不在于牺牲一个分叉上的所有交易来维持活跃度的假象——而且其他区块链也确实发生过类似的事件——一个分叉中的交易不幸被丢弃,最终导致无辜的人们蒙受损失。


NEO共识节点去中心化的相关事实

1)NEO已在计划实施共识节点的去中心化,而且在2018年1月在旧金山举办的NEO开发者大会上也公布了具体内容。

2)许多知名机构自愿管理共识节点,NEO理事会也在测试网或私网与之进行了合作,这样的机构包括:荷兰最大的电信集团之一KPN;NEO社区开发者组织CoZ;中国规模最大最成功的的区块链布道机构与风险资本分布式资本/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它们在未来都有很大的希望被选为主网上的共识节点。

3)NEO理事会一直使用预留的NEO代币来促进开发、回馈社区与建设生态系统。NEO理事会持有的NEO减少意味着它们拥有的投票权被削减,最终所有的NEO代币,即所有治理权都将发放给社区。

4)区块链的一大目标就是背靠技术建立一个可以接受任何人验证的信任机制,去中心化是实现这个信任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我们也有其他的考虑和选择,尤其是考虑到当下的区块链技术和行业仍不成熟。NEO理事会可以投票选举更多的共识节点或立刻将所有共识节点的控制权移交给大众。然而,我们认为这样做在任何意义上说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不希望NEO社区被加密货币政客代表的利益群体扰乱,这种情况以前也发生过。我本人可以说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一个实用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所做的不仅是想像理想世界的面貌,我们还会制定一条通向美丽新世界的路线图。但这件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在一开始就已经向NEO社区说明——完全实现去中心化需远不止几个月或几周,而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条路并不平坦宽敞、海面也并不是风平浪静的,但是对于富有进取精神的人们来说,这却是快乐的源泉。让我们享受这段旅程!

上述信息已在全球多个场合以演讲或书面的形式讨论,包括社交媒体、行业会议与社区见面会等。看到那些不了解或不赞同NEO的愿景和理念的人们传播负面信息,我们感到很遗憾。我们希望这些事实可以帮助大家了解NEO理事会就相关话题的所持的立场。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NEO区块延迟、共识机制去中心化惹质疑,达鸿飞做了如下回应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