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疗AI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文章预览,将在时失效

第三届全国眼科AI大会在深举办,40余位顶级学者共话眼科AI未来 | 内附议程与直播地址

作者:李雨晨
2020/12/25 08:08

第三届全国眼科AI大会在深举办,40余位顶级学者共话眼科AI未来 | 内附议程与直播地址

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消息,12月25-27日,第三届全国眼科人工智能大会将在深圳举办。

本次大会由深圳市医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智能眼科学组主办,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市眼科医院承办。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计算机中心娄岩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南方科技大学刘江教授和深圳市眼科医院张少冲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深圳市眼科医院汪建涛教授和南方科技大学唐晓颖教授担任大会执行副主席。

本届会议邀请了40余位国内外知名眼科专家级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学术板块分为:“眼科图像分析与成像技术”、“医学大数据与眼科AI应用”、“眼科装备应用与评价”、“先进眼科诊疗技术”,涵盖人工智能、生物大数据、新型成像技术在眼科的新进展等诸多热点研究领域。

眼科与AI,让技术服务于临床

大会召开之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向《医健AI掘金志》表示,中国已经由人工智能的研究大国向研究强国迈进。

而人工智能最大的一个应用场景在医疗领域,医疗AI涉及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望改变目前医学诊疗模式。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在疫情的影响之下,远程医疗、远程诊断、远程教育等智能线上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智能眼科的发展。

袁进教授提到此次大会学术单位分为四大板块,智能医疗是一个丰富的概念,既包括面向医生的智能AI诊断软件系统,同时还包括智能化的诊断硬件设备,以及虚拟现实、医学大数据分析、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

“希望通过这一次会议,让大家能够进行学科的交叉融合,探讨智能眼科的未来发展趋势,更加有力地推动智能医学的发展和提升。”

唐晓颖教授是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她是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对于眼科AI大会的召开,唐晓颖教授认为,国内知名的医工融合性学术会议MICS(医学图像计算青年研讨会)和ISICDM(图像计算与数字医学国际研讨会),两者的理工属性更浓、算法专家更多。

而眼科人工智能大会的特色在于医学背景的浓厚,医生的数量占据了一半以上。不管是临床专家还是算法专家,都是更加专注在眼科领域。

充足的医生视角,可以更好地来指导未来AI的研发问题。

唐晓颖教授说到,不管眼科AI大会举办到第几届,都希望AI技术不要停留在发论文、调算法的步调上,而是真正走到临床,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也要让AI真正帮医生做好一些事情。

科技部重点专项的最新进展

2017年,科技部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专项。

该专项设立目标针对重大疾病,研发早期诊断的创新解决方案并且围绕创新解决方案进行临床验证,建立全新的医疗模式。

袁进教授作为项目首席的“眼科多模态成像及人工智能诊疗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获得立项,下设5个子课题。

该项目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牵头,依托广东省眼科诊疗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携手中山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南方科技大学、苏州六六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中关村美年健康产业研究院等医疗、科研、创新企业,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致力于眼科创新成像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和应用场景的突破,针对糖尿病眼病的诊断筛查开展协同创新攻关,取得了系列突出成果。

唐晓颖教授向《医健AI掘金志》表示,今年上半年,项目组已经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的验收,其中3项课题获评优秀,2项课题获评良好。目前该项目已经向科技部提交了滚动支持申请,继续推进项目成果的转化与示范推广。

据《医健AI掘金志》了解,课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多模态功能成像系统研发和眼科AI系统的开发应用。

袁进教授向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介绍,项目组推出了国际上第一台多模态眼科成像设备,将眼科的裂隙灯、眼前后OCT以及眼微血管功能分析系统进行了整合、集成,实现了对眼组织多模态的观测。

该设备在今年科技部主办的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得了二等奖,排名全国前十。

袁进教授透露,今年又拿到了第二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化全天候多场景视力障碍训练与视觉增强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已于今年10月启动。

作为AI系统的负责人,唐晓颖教授在数据整理、算法构建等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

医学数据是AI系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像素级的角膜损伤金标数据集,这两个数据集发表在了《Nature》子刊《Scientific Data》,供外界下载。

同时依托项目的研究结果,由智能眼科学组发起,袁进教授牵头制定了基于眼底照相的 AI临床应用指南。

这份指南涵盖了AI筛查系统从构建到应用的全过程,从设备的参数、数据的标注、算法的验证,临床应用规范都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指南在国内国际同步发布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展示超过7万余次。Science、PNAS等知名期刊页面对指南进行了链接。

在算法层面,项目组对眼表图像还是眼底图像,还是多任务(检测、分割、分级分期)都在持续进行。

在产品技术开发之外,项目组致力于将人工智能诊疗系统推广应用到基层医院,建立基层-三级医院转诊会诊新模式。

在课题五中,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牵头5G眼科云系统覆盖肇庆地区诸多基层医疗机构,对重要眼病进行早期筛查。

眼科AI产品的“诗与远方”

今年8月10号,NMPA发布官方通告,同时批准深圳硅基智能和Airdoc两家医疗AI公司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的三类证注册,通告中还特意标注两款产品均为采用深度学习算法的眼科应用。

在这两款产品之外,陆续有其他6款医疗AI产品获批三类证,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

硅基智能是项目组的子课题单位,获批的眼科AI辅助诊断系统已在美年大健康等体检机构进行落地应用。

同时,硅基智能也在近日中标海南省政府的基层筛查项目,使用眼科AI诊断系统对海南省进行广覆盖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筛查。

袁进教授向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表示,“国家对医疗AI产品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审批流程,我们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医疗AI产品获得批准进入到临床。目前获批的眼科AI系统其定位仍然是辅助诊断,同时,获批的这两款产品都是基于眼底相机针对单一眼病进行辅助诊断,未来基于眼科的多样化检查技术,例如OCT、B超都会有更多的AI辅助诊断产品产生,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打造全新的智能医学模式。”

唐晓颖教授也认为,(审批拿证)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这说明医学影像AI在眼科疾病上大有所为。

相比于MR/CT,眼科设备更加小而精,图像获取的过程也比较便利,这也决定眼科数据的收集相对容易;

其次,眼科数据与自然图像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现有的一些成熟CV算法,比较容易迁移到眼科领域。

但是在商业化前景上,唐晓颖教授认为,仍然要解决谁来付费(个人或者医保)的问题,但目前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太好的答案。“在审批层面我是非常看好,但是在商业化领域,我觉得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下’。”

从单纯的学术交流会议变成学科融合的舞台,全国眼科人工智能大会让各个参会代表更全面地了解眼科专业诊疗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规范地、更有质量地去做好眼科AI。

本届会议,将有近40场国内外知名眼科专家级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学者发表主题报告。

后续,雷锋网将持续关注本次大会的专家演讲与对话内容,敬请期待。

大会讲者与议程

关注公众号《医健AI掘金志》,回复“眼科”,获取大会全部讲者信息与主题议程;回复“眼科直播”,获取大会线上直播链接

长按图片保存图片,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第三届全国眼科AI大会在深举办,40余位顶级学者共话眼科AI未来 | 内附议程与直播地址

扫码查看文章

正在生成分享图...

取消
相关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