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峰网
2
本文作者: 林藠头 | 2014-09-05 16:19 |
在没见到刘超本人之前,先锋志(vangzine)先在网络上看到这张照片(来自猎云网),柔和腼腆的笑容让先锋志先入为主地以为刘超是一个很温和的人,其实不然。
虽然“工程师思维”被广泛诟病,但如果让乐动力的创始人刘超在“创业者”、“CEO”、“工程师”这些标签里选择唯一一个,他可能还是会选“工程师”这个身份。
乐动力的头三号员工都是工程师,虽然现在已经引入了各种运营、市场出身的员工,但初创员工的气质基本上奠定了整个团队的工程师文化氛围。刘超显然对这种工程师文化感到很自豪。“人是环境的产物,文化和价值观会潜移默化影响每个人(进而影响到结果),所以公司的胜利到最后都是文化和价值观的胜利。”
“工程师主导一个公司的发展,有没有局限性?”先锋志(vangzine)。
“Google就是工程师主导的公司,Facebook也是。”刘超。
听到这个答案,先锋志略微愣了神,心想的确是这样。这才想起来刘超在Google工作了4年,像先锋志接触过的大部分前Google员工一样,他也非常崇尚Google文化。
“但那是硅谷,国内呢,有什么典型的由工程师打造的公司或者产品?”
“微信,去哪儿,酷我,甚至包括360都算是一个产品经理驱动的公司。”
刘超用了“踏实”、“认真”、“有用”、“最优”四个关键字来描述他对工程师文化的理解,他甚至坚信未来在每一个领域“封王拜相”的都会都是工程师文化驱动的。
乐动力的应用,如果你体验过,也许会和先锋志有一样的感受(尤其是和一些重运营的产品相比):安静、优雅,出自一个对自己产品相当有自信的团队之手。“现在的环境和以前不同了,以前往往是走投无路才被迫创业,但按照现在的资本市场和媒体环境,自信的人才更适合创业。”
先锋志能感受到刘超身上流露出的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他说的“我是一个agressive的人,只是可以伪装得很好“。话说到激动处,他手部动作丰富得像一个辩论队员一样,不过也只是短短十几秒,又恢复成他“伪装”的样子。
刘超讲了一个工程师口味的笑话,先锋志要求他讲了两遍才听出笑点:
一个工程师的老婆对老公说:“上街去买几个桃子回来,如果看到卖西瓜的就买一个。”
片刻之后工程师带着一个桃子回来了。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这个老婆要的是“几个桃子和一个西瓜(如果有的话)”,但是工程师的理解是“卖西瓜的”是限定条件,如果触发了这个条件就会产生“买一个桃子”的结果。
“因为程序没有歧义,写出来是什么运行下来就是什么,所以在工程师的概念里话语体系也是一样,说什么就是什么。”
在刘超看来,工程师可能会缺乏职业sense,但是比较单纯,会接受规则,只要用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去沟通,管理上可能更容易。
乐动力有一项财务制度是“低于200的费用可以报销”,很多刚刚毕业就来了公司、没有经受过职业训练的员工会认准这一条,买个雪糕要报销、打车要报销、订了个球场的费用要报销,因为制度白纸黑字就是这么写的。后来财务在制度上加上了诸如“须和工作相关的花销才可以报销”、“最终解释权归财务所有”等等条款,这个制度才能执行下去。
“他们的理解里,这项制度就好像一个程序,你没有考虑到我的需求,证明你的程序出了bug;后面通过修复补好了bug,这个程序就能顺利运行了。”
乐动力现在还只有小20多人,并不太存在管理上的问题,公司也奉行一种扁平的组织结构。“理论上每一个人都要有拍板的权力和意识;如果你给ABC三个备选方案给我看,你要告诉我你的选择是哪一个。”
刘超开玩笑说有一次他出差一个月,回来发现公司运转得更好。“我可以不用干活了。”
“More revenues solves all problem。”刘超两次强调了Eric Schmidt的这句话。对于现阶段的乐动力而言,如何获取更多用户才是王道,因此他虽然在学习怎么更好地管理团队,但是并不热衷此道。
先锋志和刘超就这么信马由韁地聊了一个多小时,无论是跟公司有关还是无关,他对任何问题都表现得很配合,只是在最后轻描淡写问了一句:“每一篇文章会都有一个核心论点,我们聊得挺发散,你准备写什么主题?”这时候先锋志意识到,其实整场谈话一直是他在控场。”
P.S.:虽然离题有些远,但这次采访的初衷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一篇题为《拯救创业工程师》的文章,内容是乐动力的技术核心员工周汉突发肝衰竭,需要一笔大约100万的手术费用。先锋志是带着一丝疑虑过去的——因为怀疑乐动力有借势营销的动机,但经初步确认,周汉手术费用的确还有一些缺口。这篇《拯救创业工程师》里也有关于他肝移植手术的最新进展和捐助消息。有心人可以打开文章看详情并给予资助。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